陸海英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分泌性中耳炎的癥狀通常包括耳悶、聽力下降、耳鳴等,但不包括耳痛、發(fā)熱和外耳道流膿。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中耳腔內積液引起,常見于兒童,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或咽鼓管功能障礙有關。
1、耳悶和聽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癥狀是耳悶和聽力下降。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積液阻礙了聲音的傳導,導致患者感覺耳朵被堵住,聽力明顯減弱。這種癥狀在兒童中尤為常見,因為他們更容易因感冒或過敏導致咽鼓管堵塞。
2、耳鳴
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耳鳴,表現(xiàn)為耳朵內有嗡嗡聲或其他異常聲響。這是由于中耳積液對聽覺系統(tǒng)的干擾,通常隨著病情緩解而消失。
3、不常見的癥狀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不會伴隨耳痛、發(fā)熱或外耳道流膿。這些癥狀更常見于急性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如果出現(xiàn)這些癥狀,可能需要考慮其他類型的耳部疾病。
4、治療方法
對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可使用鼻用類固醇噴霧(如布地奈德)減輕咽鼓管炎癥,或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緩解過敏癥狀。物理治療包括咽鼓管吹張術,幫助排出中耳積液。對于反復發(fā)作或癥狀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干預,如鼓膜置管術。
5、預防與護理
預防分泌性中耳炎的關鍵在于減少上呼吸道感染和過敏反應。保持鼻腔通暢,避免接觸過敏原,定期清潔鼻腔。對于兒童,注意避免二手煙暴露,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分泌性中耳炎的癥狀以耳悶、聽力下降和耳鳴為主,通常不伴隨耳痛、發(fā)熱或外耳道流膿。及時識別癥狀并采取適當?shù)闹委煷胧梢杂行Ь徑獠∏椴㈩A防復發(fā)。如果癥狀持續(xù)或加重,建議盡早就醫(yī),以免影響聽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