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膽汁反流進入胃部,刺激胃黏膜引發(fā)炎癥的一種疾病。主要癥狀包括上腹部灼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癥狀表現(xiàn)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典型癥狀是上腹部灼熱感或疼痛,尤其在飯后或夜間加重?;颊叱8械綈盒模踔羾I吐,嘔吐物中可能含有膽汁。部分人會出現(xiàn)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噯氣或反酸等癥狀。長期膽汁反流還可能引發(fā)胃黏膜損傷,導致慢性胃炎或胃潰瘍。
2、病因分析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生理因素: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的幽門功能失調,導致膽汁反流。
- 病理因素:胃部手術(如胃切除術)或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分泌和流動異常。
- 外部因素:長期高脂飲食、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加重膽汁反流。
- 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導致幽門功能異常。
3、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1.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可減少胃酸分泌,緩解癥狀。
2. 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可修復受損的胃黏膜。
3. 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可改善胃腸蠕動,減少膽汁反流。
- 飲食調整:
1. 避免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2. 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減輕胃部負擔。
- 生活方式改善:
1. 戒煙限酒,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2. 飯后避免立即平躺,保持直立姿勢至少30分鐘,防止膽汁反流。
膽汁反流性胃炎需要綜合治療,患者應遵醫(yī)囑用藥,同時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避免發(fā)展為更嚴重的胃部疾病。通過科學管理和積極干預,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癥狀,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