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排出一坨坨黑色的血塊

經期排出黑色血塊多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由經血氧化凝固形成,少數情況下可能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相關。改善方法包括熱敷腹部、適度運動及就醫(yī)排查病理因素。
1. 生理性原因
經血在宮腔內滯留時間較長時,血紅蛋白被氧化形成黑色血塊,常見于久坐或經量大的女性。月經初潮或圍絕經期激素波動也可能導致血塊增多。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平躺時用枕頭墊高臀部促進排出。
2. 病理性因素
子宮肌瘤患者經期常排出雞蛋大小的暗紅色血塊,伴隨經期延長。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出現巧克力樣血塊,痛經程度逐月加重。子宮腺肌癥可能導致血塊混合灰白色組織碎片。超聲檢查和CA125檢測可鑒別診斷,藥物治療選擇布洛芬、達那唑或GnRH激動劑。
3. 日常調理方法
生姜紅糖水每日飲用200ml可促進宮縮排瘀,水溫需保持60℃以上。凱格爾運動每天3組,每組15次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經期避免食用冰品、冬瓜等寒涼食物,推薦食用豬肝菠菜粥或紅棗枸杞茶。
4. 就醫(yī)指征
血塊持續(xù)3個月經周期以上,或伴有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需婦科檢查。突然出現的腐臭味血塊伴發(fā)熱提示感染可能。宮腔鏡檢查能明確是否有息肉或粘連,診斷性刮宮可獲取內膜病理標本。手術治療包括宮腔鏡下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消融術等。
經期黑色血塊多數無需過度擔憂,但伴隨異常癥狀時需及時排查器質性疾病。保持經期保暖和適度活動是關鍵,記錄月經周期變化有助于醫(yī)生判斷病情。每年進行婦科超聲檢查可早期發(fā)現子宮結構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