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yǎng)生吃什么好 九款食療進補滋陰

夏季節(jié)氣是24個節(jié)氣之一。夏季節(jié)氣的到來預示著炎熱夏天的結束,將迎來涼爽的秋天。在這個季節(jié),天氣逐漸變冷,這是最適合補品的季節(jié)。我們應該抓住這個補品的好時機,那么如何補充夏季節(jié)氣呢?飲食補品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夏季節(jié)氣補品吃什么好呢?處暑養(yǎng)生吃什么好?讓我們介紹一下夏季節(jié)氣補品的飲食療法,讓你保持良好的身體,安全地度過秋天。讓我們看看。
沙參粥
原料:沙參15~30克,50克粳米,適量冰糖。
制作:先將沙參搗碎,加水煎取汁去渣,然后將藥汁和粳米放入砂鍋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粥。粥煮熟后,加入冰糖煮一會兒。
用法:每天早晚溫暖服用,7天為一療程。
應用:肺陰虛引起的虛熱干咳、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咽喉干痛;胃陰虛引起的津少口渴、上腹灼熱隱痛、舌苔少、大便干燥、干嘔呃逆、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等。
注:沙參粥應稍薄,不宜太厚。因感冒引起咳嗽的人不宜服用。沙參可分為南沙和北沙參。兩者的功效基本相同,但前者傾向于潤肺祛痰,后者傾向于養(yǎng)胃生津。因此,在煮粥時,可根據(jù)需要分別選擇。
石斛粥
原料:鮮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石斛用水200ml,用文火長時間煎至汁100ml左右,再將藥汁與粳米同人沙鍋,加水400ml左右,煮成粥,放入冰糖攪拌均勻。
用法:每天早晚溫頓服。
功效:滋陰、生津、養(yǎng)胃。
應用:熱病后,陰津耗傷引起的心煩口渴、虛熱不退、胃痛、不思飲食、反干嘔等。
蔗漿粥
原料:甘蔗漿100-150毫升,粳米50克。
制作:先適量新鮮甘蔗,洗凈,榨出甘蔗汁備用。將粳米放入沙鍋中,加入約300毫升清水,用文火煮粥。粥煮熟后,加入蔗漿,攪拌均勻,煮一會兒。
用法:每天早晚溫服。
功效:滋陰生津,潤燥止渴。
應用:陰津不足引起的心煩口渴、肺燥干咳、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干燥、熱性病后期、唇舌干燥、體重減輕等。
注:脾胃虛寒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用。
柿餅飯
原料:柿餅50克,粳米250克,白砂糖適量。
制作:將柿餅洗凈,切成小塊備用,用清水將粳米洗凈,與柿餅顆粒和均勻放入飯盆中,加水蒸熟,撒上白糖。
用法:作為主食。
功效:益氣養(yǎng)胃,降逆。
應用:胃氣虛、胃氣陰虛引起的不思飲食、胃脹不適、呃逆嘔吐、胃神經(jīng)癥屬于胃氣陰虛。
首烏丹參蜜糖飲料
原料:制首烏15克,丹參15克,蜂蜜25克。
制作:先將首烏和丹參洗凈,加水在沙鍋里煮湯,然后去渣留藥汁,趁熱將蜂蜜調(diào)入攪拌均勻。
用法:每日1劑,7天為一療程。
功效:滋陰潤燥,活血通絡。
應用:高血壓、慢性肝炎、動脈硬化等疾病,癥狀為陰血不足,或脈絡淤塞,癥狀為黃色、頭暈、肢體麻木、心悸、肝區(qū)隱痛等。
沙參心肺湯
原料:沙參15克,玉竹15克,豬肺1500克,豬心1個,蔥、精鹽各適量。
制作:用清水沖洗沙參和玉竹,然后用紗布袋裝備備用。將豬肺和豬心擠出血污,沖洗干凈,與藥袋一起放入沙鍋中,然后加入蔥,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燉。豬心肺煮熟后,去掉藥袋,加入精鹽調(diào)味。
用法: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滋陰潤燥。
應用:心、肺、胃陰液缺乏引起的干咳少痰、痰少粘、喉嚨干癢、聲音嘶啞、心境心煩、失眠多夢、胃灼熱隱痛、饑餓而不欲食、反胃干嘔、大便秘結、慢性咽炎、肺結核、慢性胃炎、老年習慣性便秘等。
參萄酒
原料:20克人參,100克葡萄,500克白酒。
制作:將人參碎成小塊,將葡萄絞成果汁備用,將葡萄汁與白酒混合,攪拌均勻,倒入干凈的瓶中,加入人參,蓋上密封,放在陰涼處。經(jīng)常搖晃,7天后即可開封飲用
用法:每天早晚空腹喝10杯~20毫升。
功效:補氣生津,安心神,強筋骨。
應用:食欲不振、心悸、心煩、干咳、口渴、疲勞盜汗、口渴、腎虛排尿不良、肢體水腫、腰酸膝軟、筋骨無力麻木等。
注意:感冒引起的咳嗽和哮喘不宜服用。人參應該曬干。除了內(nèi)服,這種藥酒還可以外用來摩擦腰脊,幫助腎強骨。酒后,取人參食用。
松子酒
原料:松子70克,黃酒500克。
制作:將松仁炒香,搗碎成泥備用。將黃酒倒入小壇中,放入松泥中;然后在文火上煮沸,取下待冷,蓋上密封,放在陰涼處。3天后打開,用細紗布過濾掉渣,儲存在瓶子里。
用法:每天早、中、晚一次,每次用開水送服20次~30毫升。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生津。
應用:氣陰虛引起的瘦身、氣短懶言、頭暈、心煩口渴、干咳少痰、心悸盜汗、皮膚干燥瘙癢、大便秘結等。
注意:大便松弛、滑精、胸悶苔膩、咳吐痰濁多者,均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