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青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子宮腺肌癥患者在月經結束后仍感到小腹疼痛,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炎癥反應或子宮收縮異常有關。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
1、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腺肌癥是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疾病。月經結束后,異位的子宮內膜可能仍在釋放炎癥因子,刺激周圍組織,導致持續(xù)性疼痛。藥物治療中,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疼痛,激素類藥物(如口服避孕藥、孕激素)可抑制內膜生長,GnRH激動劑(如亮丙瑞林)可減少雌激素分泌,緩解癥狀。
2、炎癥反應
異位的內膜組織可能引發(fā)局部炎癥,導致小腹疼痛。抗炎治療是關鍵,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或中藥調理(如桂枝茯苓丸)。熱敷或溫水坐浴也能緩解疼痛。
3、子宮收縮異常
子宮腺肌癥可能導致子宮肌層增厚,收縮功能異常,引起持續(xù)性疼痛。藥物治療中,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可緩解子宮痙攣。手術治療方面,對于癥狀嚴重者,可選擇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內膜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
4、生活方式調整
飲食上,建議多攝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亞麻籽),減少紅肉和高脂食物的攝入。運動方面,適度有氧運動(如瑜伽、快走)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勞累,也有助于減輕癥狀。
子宮腺肌癥引起的月經后小腹疼痛需綜合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相結合效果更佳。若疼痛持續(xù)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