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療頸椎疼痛 頸椎疼痛的四種常見療法分享

頸椎疼痛可通過藥物、物理治療、運動康復及生活方式調(diào)整綜合改善。常見療法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牽引理療、頸部肌肉鍛煉和睡眠姿勢矯正。
1.藥物治療
短期緩解疼痛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或雙氯芬酸鈉,需遵醫(yī)囑控制用藥周期。肌肉痙攣明顯時可用鹽酸乙哌立松等肌松劑,配合維生素B12營養(yǎng)神經(jīng)。急性期疼痛劇烈可局部注射糖皮質(zhì)激素,但每年不超過3次。
2.物理治療
醫(yī)院康復科常用超短波治療促進炎癥吸收,每次15分鐘,10次為療程。頸椎牽引適用于椎間盤突出患者,重量從3kg逐步增加至體重的1/7。居家可用熱水袋熱敷頸后部,溫度40℃左右,每日2次,配合低頻脈沖電刺激儀緩解肌肉緊張。
3.運動康復
麥肯基療法中的頸部回縮訓練:坐直后緩慢將頭部水平后移,保持3秒,重復10次/組。肩胛帶強化可做彈力帶劃船動作,雙肘屈曲90度向后拉,注意保持頸部中立位。游泳推薦蛙泳和仰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鐘,水溫需高于26℃。
4.生活調(diào)整
枕頭高度以一拳為宜,記憶棉材質(zhì)能更好貼合頸椎曲線。伏案工作每45分鐘需做頸部側(cè)傾拉伸,電腦屏幕中心應與眼睛平齊。避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使用手機支架保持視線水平。冬季注意頸部保暖,圍巾選擇羊毛等保暖材質(zhì)。
頸椎疼痛治療需根據(jù)病因選擇組合方案,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需重點消除神經(jīng)壓迫,頸肌勞損則要加強肌肉鍛煉。持續(xù)疼痛超過2周或出現(xiàn)上肢麻木需及時就診,MRI檢查可明確椎間盤病變程度。日常保持規(guī)律運動習慣,強化頸深部肌群能有效預防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