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足跟痛常見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問題,可通過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緩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足底的一條結締組織,長期過度使用或不當受力會導致炎癥,表現為晨起疼痛明顯,活動后稍緩解。預防方法包括:選擇適合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進行足底筋膜拉伸運動,早晚各一次,每次持續(xù)10-15分鐘;使用足弓支撐墊或定制矯形鞋墊,減輕足底壓力。
2、跟腱炎
跟腱是連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肌腱,過度運動或突然增加運動量容易引發(fā)炎癥。表現為跟腱部位疼痛、腫脹,活動時加重。治療方法包括:急性期采用RICE原則,即休息、冰敷、壓迫、抬高;恢復期可進行跟腱拉伸和強化訓練;避免穿高跟鞋,選擇有良好緩震功能的運動鞋。
3、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由于長期足底筋膜牽拉導致的骨質增生,常見于中老年人。癥狀為足跟部持續(xù)性疼痛,尤其在行走或站立時加重。治療建議:非手術治療為主,如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沖擊波;嚴重時可考慮手術切除骨刺,但需評估手術風險。
足跟痛的原因多樣,治療方案應根據具體病因選擇。日常注意足部保健,避免過度負重和不當運動。如果疼痛持續(xù)或加重,建議盡早就醫(yī),明確診斷并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