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說“反話”要不得?

嬰兒案例:
上周末,5歲的洋洋和母親在客廳玩積木,洋洋用積木搭建高塔,母親看到快做飯的時間,提醒洋洋。洋洋,媽媽去做飯,一會兒,自己再積木,去看會書,媽媽做完飯后再一起玩。
洋洋玩得很開心,聽了媽媽的話,馬上喊道:不行,媽媽要和我一起玩。媽媽去做飯,不吃飯嗎?那也不行!洋洋說,開始哭了。媽媽也生氣了,“我不是跟你說做完飯再陪你玩嗎,你怎么聽不懂話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勁地哭吧!媽媽說完了,氣得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聲大哭起來。媽媽就是想不通,這個孩子怎么聽不懂大人的話呢?怎么越說哭得越厲害呢?
專家分析:
洋洋是聽不懂媽媽的話嗎?母親說的去做飯,洋洋一定理解了,但母親看到洋洋繼續(xù)和自己一起玩,哭了。母親說:哭吧。用力哭吧洋洋不知道。洋洋在母親說話后,反而坐在地上哭了。
小學(xué)校長記得上課鈴響了,三個一年級的少年出汗回到教室說:報告!三個孩子站在班門口向老師大聲喊叫。哎呀!你們還回來呀,再玩會兒去吧,別急著回來呀!聽了三個男孩,轉(zhuǎn)身向外跑。我回來了!老師不能哭。之后,校長幫助老師分析了這個笑話,錯誤的不是三個男孩,而是因為老師不知道一年級孩子的特征。這位老師本來就經(jīng)常教高年級,說反話的學(xué)生也能聽到,等到再教低年級的時候,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不成熟,所以孩子聽不懂老師說的反話,開了這樣的笑話。
洋洋的媽媽也是犯了相似的錯誤,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不了解。如果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能理解反問的語氣,就不適合用正面鼓勵的方法強(qiáng)化孩子的正確行為,否定的方法教育孩子。
學(xué)齡前期和學(xué)齡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積極的正面引導(dǎo),孩子的行為以模仿學(xué)習(xí)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yīng),家長必須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家長說的是什么意思。同時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轉(zhuǎn)移需要一個過程,要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zhuǎn)移自己的行為。下面給出的一些辦法就是幫助家長化解洋洋出現(xiàn)的類似問題。
事前先給孩子一些“心理準(zhǔn)備”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戲之前,可以先將時間安排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zhǔn)備。例如,母親事先對洋洋說:現(xiàn)在是4點,我們可以先積木,4點半媽媽做飯。自己讀書,自己玩,吃飯,媽媽可以一起玩一個小時。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但是知道時間是怎樣安排的,有心理準(zhǔn)備,需要改變活動的時候也容易接受吧。
模仿兒童的不良行為
兒童3歲后開始判斷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有簡單的判斷能力,兒童高興時,拒絕結(jié)束游戲,也不想讓母親離開,情緒有表現(xiàn),父母模仿這些表現(xiàn)看到孩子哭了,媽媽假裝哭了。我不干,我還想玩!假裝哭著說話。孩子一般都會破涕為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緊張情緒也會有所緩解。
結(jié)束游戲要“事先聲明”
在游戲之前告訴孩子時間安排,也會由于孩子的記憶力保持時間比較短而忘記,還要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提醒孩子,“事先聲明”,以防孩子因為忘記而“變卦”。如,“寶寶,再玩十分鐘媽媽就要去做飯了,只能再陪你搭完這個樓房了,剛才我們說好了,是不是?讓孩子想起自己的約定,提醒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