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健康可致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揉三里穴有效果嗎

人體健康依賴于身體臟腑的正常運行。臟腑功能出現問題,就會引起疾病。脾胃為“后天之本”,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脾胃受損,不僅傷害脾胃本身,還可能引起全身其他方面的疾病。
脾不健康可致多種疾病
1、脾主運化。脾的運化功能包含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濕兩個方面。
整個運輸過程實際上是從飲食中區(qū)分精華和糟粕的過程,精華為人體使用,糟粕排出體外。如果運輸功能異常,一方面精華不易產生,營養(yǎng)不足,消瘦、抵抗力差、容易疲勞等情況發(fā)生,另一方面,糟粕過多或排出不順利,會引起很多疾病。
如果水停留在體內,就會出現水腫、小便少、排尿不利等情況,臨床上腎科的慢性腎衰綜合征、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疾病都之有關。濕氣停留在體內的話,皮膚會引起皮疹和皮膚瘙癢等,臨床上皮膚科的皮膚瘙癢、濕疹、銀屑病等疾病有關系,可以引起腹瀉、腹脹、食欲下降等,臨床上消化科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疾病有關系。水濕停聚,則痰飲內生,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一說,痰飲停留,則會造成咳嗽、喘證等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濕、痰、水、飲,停留在體內,會阻礙機體氣血的流通,久則生瘀成積,所以一些腫瘤的產生也與脾虛有一定的相關性。綜上所述,李東垣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是有一定道理的。
2、脾主血。統(tǒng)一是統(tǒng)一攝影、控制的意思。說明脾有統(tǒng)一攝取血液在經脈中流行,防止脈外溢出的作用。脾統(tǒng)血功能異常,血離經脈便血、尿血、婦科月經異常等。因此,一些婦科疾病也可以從脾論治療。
3、脾藏意、主思。意思是記憶的意思。思考是思考和思考的意思。說明人的記憶與思考與脾的功能有關,脾主思考的功能異常會引起頭暈、煩悶、健忘等。許多抑郁癥、不安等精神心理疾病也與脾臟的功能異常有關,也可以從脾臟中烹飪。
4、脾主肌、四肢。全身肌肉需要脾運化的水谷來營養(yǎng),脾氣受損的話肌肉會變瘦,變弱變弱。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無能等情況。例如,嚴重的肌肉疲勞是通過使用大量黃芪來健康和運送脾胃來治療的。
5、脾開口。飲食的味道與脾運化功能有關。脾臟不健康的話,食欲會變化,味道會變異,口淡,口甜,口膩等與脾臟有關。
6、脾液唾液。脾胃不合,唾液過多或過少,孩子睡覺流口水與脾虛有關。
胃有異常也容易引起疾病
1、胃主接受:胃有接受和接受食物的作用。胃的接受異常的話,會發(fā)生接受、厭食、胃腦不適等。臨床上很多消化不良的患者,尤其是飲食后不適的患者,與胃有關。
2、胃主腐爛:胃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胃腐爛功能異常時嘔吐或腹瀉未消化食物,中醫(yī)稱為谷不化,臨床上幽門梗阻和小腸吸收功能差。
3、胃主通降:胃氣通降是六腑通降整體的關鍵,是食物正常運轉的核心。胃通不通的話,上面會出現嘎嘎、惡心、嘔吐、呃逆、胃脹等胃氣上面反的表現,下面會出現便秘、腹脹等表現,所以功能性便秘主要與胃的功能異常有關。
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養(yǎng)脾胃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發(fā)揮調整虛弱、養(yǎng)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強壯身心的大穴。中醫(yī)認為,按摩足三里可以調節(jié)身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調節(jié)脾胃,補充中益氣,通過活絡,疏風濕潤,幫助正邪?,F代醫(yī)學認為,根據足三里對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功能有雙向良性調節(jié)作用,可以提高身體防御疾病的能力。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測量4橫指,腓骨與脛骨之間,脛骨旁測量1橫指。按壓時,拇指指面向足三里穴位上側著力,垂直用力,向下按壓,邊按邊揉,其馀四指握住拳頭或張開,發(fā)揮支撐作用,共同用力。使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膨脹、疼痛等感覺,持續(xù)數秒后,逐漸放松,反復操作數次。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15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