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要拒絕濕邪 必須避免六個壞習慣

風、寒、暑、濕、干、火這種疾病的六淫邪氣中,殺傷力最強的是濕邪。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也會使?jié)?a href="http://www.sxhyfhb888.com/k/35vcfly8ko8lz2g.html" target="_blank">氣虛弱,危害健康。因此,建議消除以下壞習慣。
壞習慣招來濕氣
睡不夠。從中醫(y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睡覺,每天增加運動會提高睡眠質(zhì)量。
口味重。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yǎng)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chǎn)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愛吃涼。中醫(yī)認為,生冷食物、冰淇淋和冷蔬菜會停滯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給外邪帶來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diào)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zhì)。
喝大酒。這是加重濕毒的重要因素,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酒會幫助濕邪,所以酒精應該盡量少碰,不要用酒來擔心。
運動少。運動少的人往往會出現(xiàn)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xiàn)。不喜歡運動,體內(nèi)積存的濕氣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可能會生病。適當?shù)倪\動,如跑步、健步、游泳等,可以促進身體器官的協(xié)調(diào)運行,加快排濕。
老坐著。久坐會使人的大腦供血不足,導致大腦供氧和營養(yǎng)物質(zhì)減少,疲勞、失眠、記憶力下降等,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頭痛、頭暈。
除濕養(yǎng)脾常以三個養(yǎng)生穴位
本季早晚溫差大。此時,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濕,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饵S帝內(nèi)經(jīng)》這句話濕氣通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
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養(yǎng)生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其中,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以上三個養(yǎng)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是除濕養(yǎng)脾胃的好方法。
除按摩除濕養(yǎng)脾外,還可食療
茯苓粥-健脾除濕
取粳米100克,清洗干凈的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武火燒水,水開后用文火煮到糜爛,加入鹽、生姜粒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可根據(jù)口味加入紅糖。長期食用有利于水浸溫、健脾祛濕的效果,對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療效。
冬瓜粥——利尿祛濕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凈,帶皮切成小塊,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鍋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爛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必要的微量元素,能利尿除濕,也是消暑的好產(chǎn)品。此粥根據(jù)口味可做成甜或咸的,最佳食用時間是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餐飲時間。
薏米赤小豆湯——健脾祛濕
取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制法:薏苡、紅豆用清水洗凈,放入湯煮1小時,調(diào)味即可。功效:健脾、利濕,尤適宜濕久化熱、口苦、尿黃、舌苔黃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