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食物中毒治療方法是什么?

關鍵詞: #食物中毒
關鍵詞: #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需根據(jù)病原體類型針對性治療,輕癥以補液和飲食調(diào)整為主,重癥需抗生素干預。常見治療方法包括補液防脫水、抗生素治療(如諾氟沙星、頭孢曲松、阿奇霉素)、對癥止吐止瀉(蒙脫石散、洛哌丁胺)。
1.補液治療
脫水是食物中毒最需緊急處理的問題。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ORS),每袋沖調(diào)250ml溫水,少量多次飲用。嚴重嘔吐或脫水需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電解質溶液,兒童按20ml/kg體重快速補液。居家可自制糖鹽水(500ml溫水+1.75g鹽+20g白糖)應急。
2.病原體針對性用藥
沙門氏菌感染首選氟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500mg/日),兒童孕婦改用三代頭孢(頭孢克肟8mg/kg/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需聯(lián)合多西環(huán)素(200mg/日)和氨基糖苷類。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中毒以對癥為主,抗生素無效。用藥前應進行糞便培養(yǎng),療程通常5-7天。
3.癥狀管理方案
水樣便可用蒙脫石散(成人3袋/日)吸附毒素,血便禁用止瀉藥。嘔吐劇烈者肌注甲氧氯普胺10mg。發(fā)熱超過38.5℃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忌用布洛芬以免刺激腸胃。發(fā)病期間采用BRAT飲食(香蕉、米飯、蘋果泥、吐司),避免乳制品和高纖維食物。
4.重癥識別標準
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39℃)、血便、意識模糊、少尿等表現(xiàn)需立即住院。產(chǎn)氣莢膜梭菌感染可能需手術清創(chuàng),肉毒桿菌中毒要注射抗毒血清。孕婦、嬰幼兒及免疫缺陷者出現(xiàn)任何癥狀都應就醫(yī),李斯特菌感染可導致流產(chǎn)或腦膜炎。
細菌性食物中毒治療關鍵在于早期識別病原體并預防并發(fā)癥。所有患者在癥狀消失后仍需隨訪糞便檢查,確保徹底清除病原體。日常注意食物冷藏保存、充分加熱,海產(chǎn)品需60℃以上加熱10分鐘以上才能殺滅副溶血性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