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杉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肺結核具有一定傳染性,尤其是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因此與確診的肺結核患者同睡一張床存在較大風險。預防感染需避免密切接觸,患者應積極治療并采取防護措施,確保病情穩(wěn)定后方可降低風險。
1肺結核的傳染途徑及風險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人?、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患者可能將帶菌的飛沫傳播給他人,尤其是長期與患者密閉空間內接觸的情況,例如一起睡覺時。與活動性肺結核病人共用床鋪睡覺,會增加吸入含菌氣溶膠的機會,從而顯著提高感染風險。
2如何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積極治療患者:肺結核患者若能按醫(yī)囑服藥,自覺完成全療程抗結核治療,多數(shù)情況下在開始治療2周后傳染性會明顯降低。患者應及時遵醫(yī)囑進行藥物治療,如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聯(lián)合用藥。
居家隔離管理:治療期間,患者應盡可能單獨居住或與家人分開睡覺,并做好房間良好通風。若條件受限,建議在同房間內佩戴口罩并使用空氣凈化裝置。
增加個人防護: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或伴侶,可在醫(yī)生建議下接種卡介苗并定期檢查結核感染狀態(tài),如通過結核菌素皮試或干擾素釋放實驗等早期篩查感染情況。
3如何判斷是否安全
肺結核患者傳染性下降后,可通過病菌培養(yǎng)檢測結果與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綜合判斷。病菌培養(yǎng)結果連續(xù)陰性,是表明患者傳染性已明顯降低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然而,即使患者臨床恢復,也應定期復查并完成全程治療,以防復發(fā)或繼續(xù)傳播病菌。
肺結核患者在未完成治療或未確認轉陰前,不建議與他人同睡。防止傳染的關鍵是患者積極治療,并嚴格遵守隔離與個人防護措施。即使病情好轉,也應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狀態(tài),做好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