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碧荷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患者應避免飲酒,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癥和糜爛,導致病情惡化。治療需結合藥物、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改善,以緩解癥狀并促進胃黏膜修復。
1、酒精對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的影響
酒精是胃黏膜的強烈刺激物,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酸分泌,導致炎癥加重和糜爛面積擴大。長期飲酒還可能引發(fā)胃潰瘍、胃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患者飲酒后,常出現(xiàn)胃痛、惡心、反酸等癥狀,甚至可能發(fā)展為萎縮性胃炎或胃癌。
2、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緩解癥狀和促進胃黏膜修復的重要手段。常用藥物包括:
-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減輕胃酸對糜爛部位的刺激。
- 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枸櫞酸鉍鉀):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層,促進修復。
-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若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進行根除治療。
3、飲食調整
飲食是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患者康復的關鍵。建議:
- 避免辛辣、油膩、過冷或過熱的食物,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 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條、蒸蛋等,減輕胃部負擔。
- 增加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蔬菜,促進胃黏膜修復。
4、生活方式改善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病情恢復:
- 戒煙戒酒,避免酒精和煙草對胃黏膜的雙重傷害。
- 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 減少壓力,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對胃部的影響。
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患者應嚴格戒酒,同時結合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改善,逐步修復胃黏膜,緩解癥狀。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病情變化,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通過科學管理和健康生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