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臨床特征是什么

新生兒顱內出血臨床特征包括意識障礙、呼吸異常、肌張力改變及顱內壓增高表現,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病因涉及產傷、缺氧、凝血功能障礙等,需根據出血類型和程度采取監(jiān)護、藥物或手術治療。
1. 意識狀態(tài)異常
新生兒可能出現嗜睡、昏迷或易激惹,與出血部位壓迫腦組織相關。早產兒常見反應遲鈍,足月兒多表現為過度興奮。臨床需通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評估,并持續(xù)監(jiān)測瞳孔變化。
2. 呼吸循環(huán)功能障礙
約60%病例出現呼吸暫停、喘息樣呼吸或發(fā)紺。腦干出血者可見周期性呼吸與心動過緩交替,需立即進行血氧監(jiān)測。部分患兒伴隨血壓波動,收縮壓超過100mmHg提示病情危重。
3. 神經系統(tǒng)特異性體征
前囟膨隆是典型表現,伴頭圍異常增大。肌張力改變呈雙相性,早期肌張力增高,后期轉為松弛。原始反射如擁抱反射、握持反射減弱或消失具有診斷價值。
4. 眼部癥狀與驚厥發(fā)作
視網膜出血見于30%病例,嚴重者出現眼球震顫或斜視。驚厥多為局灶性陣攣,維生素K缺乏導致的出血更易出現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需苯巴比妥靜脈給藥控制。
5. 代謝紊亂與全身癥狀
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伴酸中毒常見,凝血功能異常者可見皮膚瘀斑。部分患兒出現體溫調節(jié)障礙,表現為難以糾正的低體溫或發(fā)熱。
新生兒顱內出血屬于兒科急癥,出現任何可疑癥狀需立即轉診至NICU。影像學檢查首選顱腦超聲,MRI可明確出血范圍。治療包括維持通氣、控制顱壓、糾正凝血障礙,嚴重腦室出血需腦室腹腔分流術。預后與出血分級相關,Ⅰ-Ⅱ級出血存活率達90%,Ⅳ級出血常遺留腦癱等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