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硬化可分為四個時期 腦動脈硬化的癥狀

腦動脈硬化是腦血管壁逐漸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的病理過程,分為四個時期:功能紊亂期、脂質條紋期、纖維斑塊期和復合病變期。早期可能無癥狀,中后期出現(xiàn)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嚴重時引發(fā)腦梗死或腦出血。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改善生活方式是關鍵。
1.功能紊亂期
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可能出現(xiàn)一過性頭暈或視物模糊。此時通過減少高鹽高脂飲食、戒煙限酒、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逆轉。
2.脂質條紋期
血管內膜出現(xiàn)黃色脂質沉積,常見癥狀為反復頭痛、注意力不集中。需進行血脂檢測,服用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同時增加深海魚類、堅果攝入。
3.纖維斑塊期
血管壁形成纖維硬化斑塊,典型表現(xiàn)為持續(xù)頭暈、夜間肢體麻木。需聯(lián)合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療,配合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改善循環(huán)。
4.復合病變期
斑塊破裂可能誘發(fā)腦卒中,出現(xiàn)言語障礙、偏癱等急癥。此時需緊急就醫(yī),治療方案包括溶栓治療(阿替普酶)、支架植入或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腦動脈硬化的癥狀與分期密切相關,從輕微認知障礙到嚴重神經功能缺損均可能發(fā)生。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進行頸動脈超聲篩查,已有三高患者需嚴格監(jiān)測指標。早期干預可延緩病程進展,晚期治療需神經內科與康復科協(xié)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