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急性胃腸炎的癥狀及治療

嬰兒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包括頻繁嘔吐、腹瀉、發(fā)熱和脫水,治療需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必要時使用藥物控制癥狀。預防措施包括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交叉感染和定期接種疫苗。
1.頻繁嘔吐是嬰兒急性胃腸炎的常見癥狀,通常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是主要原因,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也可導致。處理嘔吐時,應避免立即喂食,待癥狀緩解后逐步給予清淡流質食物,如米湯或稀釋的果汁。
2.腹瀉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稀水樣便,嚴重時可導致脫水。病毒性胃腸炎引起的腹瀉通常持續(xù)3-7天,細菌性感染可能伴有黏液或血便。治療腹瀉的關鍵是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使用口服補液鹽(ORS)或靜脈輸液。飲食上應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可選擇香蕉、米飯、蘋果醬和吐司(BRAT飲食)。
3.發(fā)熱是身體對感染的反應,體溫通常超過38℃。病毒感染引起的發(fā)熱多為自限性,細菌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物理降溫方法包括溫水擦浴和適當減少衣物,藥物降溫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遵醫(yī)囑。
4.脫水是急性胃腸炎的嚴重并發(fā)癥,表現(xiàn)為口干、尿少、眼窩凹陷和皮膚彈性下降。輕度脫水可通過口服補液鹽糾正,中重度脫水需靜脈輸液。預防脫水需密切觀察嬰兒的尿量和精神狀態(tài),及時補充水分。
5.預防嬰兒急性胃腸炎的關鍵是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和水源。母乳喂養(yǎng)可增強嬰兒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定期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預防相關感染。家庭環(huán)境中需保持清潔,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嬰兒急性胃腸炎的癥狀多樣,及時識別和治療至關重要。通過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控制癥狀和預防感染,可以有效緩解病情,促進嬰兒康復。家長應密切觀察嬰兒的健康狀況,必要時及時就醫(yī),確保嬰兒得到妥善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