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和危害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通稱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體,感染后容易引起人體肝臟器質(zhì)性病變,是傳染性強的肝臟病毒。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醫(yī)學(xué)界共同的棘手疾病,隨著乙肝病毒疫苗的普及注射,乙肝的感染率和傳播率逐年下降。
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
1、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均為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染源,乙型肝炎病毒在潛伏期、急性病變期傳染性。
2、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傳播。乙肝病毒大量存在于血液中,有傷口時接觸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液或透析治療、器官移植、輸血等治療時,無意中使用乙肝患者的血液或器官,可傳染。
3、乙肝病毒可通過母嬰傳染,患有乙肝的孕婦可通過血液將乙肝病毒傳染給胎兒。
4、乙肝病毒可以通過汗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傳播。
乙型肝炎病毒的危害
1、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損害肝細胞,導(dǎo)致肝臟疾病。
2、乙肝病毒可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病毒產(chǎn)生耐藥性或變異。
3、乙型肝炎病毒導(dǎo)人體產(chǎn)生肝特異性脂蛋白抗原抗體,從而損害肝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