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乙型肝炎患者的人

對于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應避免與其有血液、體液接觸,更不要擅自用藥治療,以免導致乙型肝炎病毒傳播。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過血液、體液傳播,以及母嬰傳播等方式傳染。
1、避免血液、體液接觸: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和體液中,如果與其發(fā)生血液、體液接觸,如共用剃須刀、修腳刀、牙刷等,有可能會導致皮膚破損,病毒從破損處進入機體,從而導致感染;
2、避免共用剃須刀:如果與乙型肝炎患者共用剃須刀,剃須刀會殘留有乙型肝炎病毒,即存在一定感染幾率,因此應避免共用剃須刀;
3、避免擅自用藥:對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藥物,常見的有干擾素α-2b注射液等,如果擅自使用干擾素α-2b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可能會導致藥物無法進入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中,從而影響療效,因此應避免擅自用藥;
4、避免母嬰傳播: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母體的血液中,如果在懷孕前沒有做好乙型肝炎病毒的篩查和治療,懷孕后可能會通過臍帶將病毒傳染給胎兒,對胎兒造成傷害。因此在懷孕前需進行乙型肝炎病毒的篩查,若為陰性,可以通過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產(chǎn)生抗體,起到預防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或者乙型肝炎患者定期到醫(yī)院檢查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載量,以及腹部彩超等檢查,了解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