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蟯蟲病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外陰蟯蟲病是由蟯蟲感染引起的寄生蟲病,典型癥狀為夜間外陰及肛門瘙癢,可能伴隨睡眠障礙或皮膚抓痕。治療需藥物驅蟲結合環(huán)境消毒,家庭成員需同步治療以防交叉感染。
1.癥狀表現(xiàn)
外陰蟯蟲病最顯著的特征是夜間劇烈瘙癢,因雌蟲夜間在肛周產卵刺激皮膚。兒童可能出現(xiàn)磨牙、尿床或注意力不集中,成人可觀察到外陰部紅斑或繼發(fā)細菌感染。部分患者糞便中可見白色線狀成蟲,長度約1厘米。
2.診斷方法
透明膠帶粘貼法是最常用診斷手段,晨起排便前用膠帶粘取肛周皮膚,顯微鏡下可見蟲卵。連續(xù)檢測3天陽性率可達90%。血常規(guī)可能顯示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升高,但非特異性指標。
3.藥物治療方案
阿苯達唑400mg頓服,2周后重復1次,可殺滅成蟲和幼蟲。甲苯咪唑100mg口服,連用3天,對蟲卵也有抑制作用。局部瘙癢可用氧化鋅軟膏涂抹,繼發(fā)感染者需加用莫匹羅星軟膏。
4.環(huán)境處理要點
患者內衣褲需沸水煮燙10分鐘,床單被套每周更換消毒。家庭所有成員應同時接受治療,寵物需進行驅蟲處理。玩具、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物品用75%酒精每日擦拭。
5.預防復發(fā)措施
飯前便后必須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兒童需修剪指甲避免蟲卵藏匿?;疾∑陂g避免游泳等公共水域活動,家庭成員分用毛巾浴巾。幼兒園等集體機構發(fā)現(xiàn)病例需全面消殺。
外陰蟯蟲病雖不危及生命,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完成驅蟲治療后需連續(xù)3周復查膠帶試驗,陰性方可確認治愈。持續(xù)瘙癢超過2周或出現(xiàn)化膿性皮炎,需皮膚科排除其他病因。保持居家環(huán)境干燥通風,對預防再感染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