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克強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分泌性中耳炎與腺樣體肥大密切相關,腺樣體肥大是導致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腺樣體位于鼻咽部,當其肥大時會阻塞咽鼓管開口,影響中耳通氣,導致中耳積液,從而引發(fā)分泌性中耳炎。治療需針對腺樣體肥大和中耳炎兩方面進行,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日常護理。
1、腺樣體肥大與分泌性中耳炎的關系
腺樣體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組織,兒童期因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腺樣體容易因感染或過敏而肥大。肥大的腺樣體會壓迫咽鼓管開口,導致中耳腔通氣受阻,中耳內負壓形成,液體滲出并積聚,最終引發(fā)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還可能引起鼻塞、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等問題,進一步加重中耳炎癥狀。
2、藥物治療
針對分泌性中耳炎,藥物治療是首選方案。常用藥物包括:
- 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可減輕腺樣體炎癥,緩解鼻塞癥狀。
-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用于治療因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
- 黏液溶解劑:如氨溴索,幫助稀釋中耳積液,促進排出。
3、手術治療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反復發(fā)作的患者,手術治療是有效選擇。常見手術包括:
- 腺樣體切除術:通過切除肥大的腺樣體,解除咽鼓管阻塞,改善中耳通氣。
- 鼓膜置管術:在鼓膜上放置通氣管,幫助中耳積液排出,恢復中耳壓力平衡。
- 咽鼓管球囊擴張術:通過擴張咽鼓管,改善中耳通氣功能。
4、日常護理與預防
- 保持鼻腔通暢:定期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減少鼻腔分泌物堆積。
- 避免過敏原:如塵螨、花粉等,減少腺樣體炎癥反應。
- 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感染風險。
分泌性中耳炎與腺樣體肥大密切相關,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是關鍵。通過藥物治療、手術干預和日常護理,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并預防復發(fā)。如果孩子出現(xiàn)聽力下降、耳悶、鼻塞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