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
山東省立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成人得手足口病需要及時就醫(yī),避免病情加重。手足口病通常由腸道病毒引起,成人感染后可能出現發(fā)熱、口腔潰瘍、手足皮疹等癥狀。治療以對癥支持為主,包括退熱、緩解疼痛、保持口腔衛(wèi)生等,同時注意隔離和休息。
1、手足口病的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成人感染的原因可能與免疫力下降、接觸感染者或病毒污染的環(huán)境有關。病毒通過飛沫、接觸傳播,感染后潛伏期通常為3-7天。
2、手足口病的癥狀
成人手足口病的癥狀包括發(fā)熱、口腔黏膜潰瘍、手足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如果癥狀嚴重,如高熱不退、呼吸困難或神經系統癥狀,需立即就醫(yī)。
3、手足口病的治療
- 藥物治療:
1. 退熱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用于緩解發(fā)熱和疼痛。
2. 口腔噴霧劑:如含有利多卡因的噴霧,可緩解口腔潰瘍的疼痛。
3. 抗病毒藥物: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如利巴韋林,但需謹慎使用。
- 飲食調理:
1. 選擇溫涼、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湯、果泥,避免辛辣、酸性食物刺激口腔。
2. 多喝水或電解質飲料,保持身體水分平衡。
- 日常護理:
1. 保持口腔衛(wèi)生,使用溫和的漱口水清潔口腔。
2. 隔離休息,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防止病毒傳播。
4、預防手足口病
-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公共物品后。
- 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不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
- 保持室內通風,定期清潔消毒常用物品。
成人手足口病雖然較少見,但一旦感染仍需重視。及時就醫(yī)、對癥治療、注意隔離和休息是恢復的關鍵。同時,加強個人衛(wèi)生和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