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霞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蚊蟲叮咬,但也可能通過血液傳播或母嬰傳播。了解其傳播方式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1、蚊蟲叮咬:這是登革熱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登革熱病毒通常由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或埃及伊蚊攜帶并傳播。當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人體時,病毒隨蚊蟲唾液進入血液,引發(fā)感染。感染者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肌肉和關節(jié)疼痛以及皮疹等典型癥狀。減少蚊蟲滋生和被叮咬的機會是預防的關鍵。
2、血液傳播:在一些情況下,登革病毒可能通過血液傳播。例如,在感染者進行輸血、器官移植或使用未經(jīng)過濾的血液制品時,病毒可能傳遞給受血者。雖然此類傳播方式較少見,但在醫(yī)療操作中需要特別注意嚴格的消毒和篩查程序,以避免風險。
3、母嬰傳播:如果孕婦在妊娠期感染登革熱,可能會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胎兒,或者在分娩過程中傳播。盡管母嬰傳播的風險較低,但孕婦應格外注意蚊蟲叮咬的防護措施,以保護自己和胎兒的健康。
為了預防登革熱,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例如,盡量避免前往蚊蟲密集的區(qū)域,特別是在登革熱流行季節(jié);使用驅(qū)蚊劑、穿長袖衣物來減少皮膚暴露;清除周圍積水,消除蚊蟲滋生環(huán)境。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更好地抵御病毒。
保持警惕并采取適當措施,不僅可以減少自身感染的風險,也能有效降低登革熱的傳播概率,為身邊的家庭和社區(qū)營造更安全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