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缺鐵性貧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兒缺鐵性貧血主要由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或丟失過多引起,需通過飲食調整、鐵劑補充及病因治療改善。
1. 鐵攝入不足
嬰幼兒生長發(fā)育快,對鐵需求量大。母乳含鐵量低,6個月后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如強化米粉、紅肉泥、動物肝臟,易導致鐵缺乏。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先天儲鐵不足風險更高。
2. 鐵吸收障礙
慢性腹瀉、腸道炎癥或乳糜瀉等疾病影響鐵吸收。過量攝入抑制鐵吸收的食物如牛奶、咖啡、濃茶,或飲食中缺乏維生素C等促吸收成分,均會降低鐵利用率。
3. 鐵丟失過多
長期隱性失血是重要原因。牛奶蛋白過敏可誘發(fā)腸道出血,青春期女孩月經量過多,反復鼻出血、鉤蟲感染等慢性失血也會加速鐵流失。
治療需三管齊下:
飲食補充:每日添加高鐵食物如牛肉30g、豬肝20g或鴨血50g,搭配獼猴桃、橙子等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提升吸收率。
藥物干預:口服硫酸亞鐵(2-3mg/kg/日)、右旋糖酐鐵或蛋白琥珀酸鐵,療程至少3個月,血紅蛋白正常后繼續(xù)補鐵4-6周儲鐵。
病因處理:牛奶過敏者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寄生蟲感染需驅蟲治療,月經量多者排查婦科疾病。
定期監(jiān)測血紅蛋白和血清鐵蛋白至關重要。預防應從孕期營養(yǎng)抓起,嬰兒4-6月齡及時添加輔食,幼兒期避免過量飲奶。出現(xiàn)面色蒼白、乏力、異食癖等癥狀時盡早就醫(yī),避免影響認知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