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什么回事?

關鍵詞: #潰瘍
關鍵詞: #潰瘍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發(fā)生在十二指腸球部的黏膜破損,主要與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因素有關。治療需結合藥物、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改善,嚴重時需手術干預。
1.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病因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形成與多種因素相關。遺傳因素可能使部分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病。環(huán)境因素如長期壓力、吸煙、飲酒等會增加患病風險。生理因素包括胃酸分泌過多和胃黏膜防御功能減弱。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它會破壞黏膜屏障。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也會損傷黏膜。此外,胃酸反流、膽汁反流等病理狀態(tài)也可能誘發(fā)潰瘍。
2.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癥狀與診斷
常見癥狀包括上腹部疼痛,尤其是空腹時疼痛加劇,進食后可緩解。其他癥狀可能包括惡心、嘔吐、消化不良、黑便等。診斷主要依靠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潰瘍部位和嚴重程度。幽門螺桿菌檢測、血常規(guī)、糞便潛血試驗等輔助檢查也有助于明確診斷。
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包括: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減少胃酸分泌。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門螺桿菌。
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枸櫞酸鉍鉀)促進潰瘍愈合。
飲食調整建議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膩、過酸食物,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蔬菜。生活方式上需戒煙戒酒,減輕壓力,保持規(guī)律作息。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出現(xiàn)并發(fā)癥(如穿孔、出血)的患者,可能需手術治療,如胃大部切除術或迷走神經(jīng)切斷術。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通過藥物、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多重干預,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治愈。定期復查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有助于預防復發(fā)。如果出現(xiàn)嚴重癥狀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應及時就醫(y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