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是什么病毒感染的

支氣管炎可能由多種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和腺病毒。病毒通過飛沫傳播至呼吸道,引發(fā)支氣管黏膜炎癥,導致咳嗽、痰多等癥狀。
常見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容易在冬春季高發(fā),侵襲上呼吸道后可擴散至支氣管及其他部位。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見于兒童和老年群體,常伴有喘息。鼻病毒是普通感冒的常見致病因,也可能引發(fā)支氣管炎。腺病毒雖少見,但感染后癥狀可能較重,甚至可伴發(fā)呼吸道并發(fā)癥。另外,某些冠狀病毒也被發(fā)現(xiàn)與支氣管炎相關,如引發(fā)輕度上呼吸道感染時可能波及支氣管。
積極預防病毒感染是關鍵,可以佩戴口罩、勤洗手、增強免疫力。若已感染應做到充分休息、多飲水,并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對癥治療常使用祛痰藥(例如羧甲司坦、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以幫助化痰;嚴重病情可能需要吸氧或霧化治療。伴隨細菌感染的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需使用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呋辛或左氧氟沙星。
若病情持續(xù)加重、呼吸困難、伴高燒,應及時就醫(yī),由醫(yī)生進一步確診及處理。避免誤信偏方或濫用抗生素,科學管理支氣管炎,有助于加速康復并減少并發(fā)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