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疾病引起皮膚癢

皮膚瘙癢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包括過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系統(tǒng)性疾病以及精神性和藥物反應等原因,在出現(xiàn)嚴重或無法緩解的皮膚瘙癢時需及時就醫(yī)。
過敏性疾病是常見誘因之一,如濕疹、蕁麻疹等,常因接觸過敏原(如花粉、粉塵、食物等)或環(huán)境因素(如干燥冷空氣)導致,伴隨紅疹、皮膚干燥或腫脹等癥狀。感染性疾病中,真菌感染(如足癬、股癬)、螨蟲感染(如疥瘡)以及病毒感染(如帶狀皰疹)較典型,常伴局部皮膚紅斑、脫皮或水皰。系統(tǒng)性疾病包括肝腎功能異常(如肝膽疾病導致毒素堆積)和甲狀腺疾病,可能表現(xiàn)全身瘙癢且無明顯皮膚改變;糖尿病患者因神經(jīng)末梢受損,也容易瘙癢。精神性皮膚瘙癢則與焦慮、抑郁等心理因素相關(guān),往往找不到明顯的皮膚病變。一些藥物如止痛藥、化療藥物也可能通過免疫反應誘發(fā)瘙癢。
處理皮膚瘙癢,首先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針對過敏性疾病,可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局部激素類藥物(如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瘙癢和炎癥。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外用藥(如特比萘芬霜、酮康唑軟膏),而疥瘡可用硫磺軟膏或依維菌素外用。肝膽或腎臟疾病引起的全身性瘙癢需專科診治,同時可輔助使用膽鹽結(jié)合劑(如膽固醇胺)減輕癥狀。精神性瘙癢則需要心理咨詢或抗焦慮藥物(如阿普唑侖),結(jié)合放松訓練。緩解一般瘙癢還可選用基礎(chǔ)滋潤劑(如尿素乳膏)以改善皮膚屏障功能。
為預防和減少瘙癢,保持皮膚清潔和滋潤非常重要,洗澡時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沐浴露,水溫控制在35℃左右。避免抓撓以防造成皮膚二次感染,使用冷濕敷或涂抹止癢藥膏也有助于緩解。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果蔬(如橙子、胡蘿卜),能促進皮膚修復并提高機體免疫力。若瘙癢持續(xù)或伴發(fā)全身癥狀(如黃疸、尿液變深),請及時就醫(yī)排查潛在病因并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