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意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殼體蛋白,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指標(biāo)。通常存在于人體內(nèi)的血液和其他分泌物,如唾液、乳汁、汗水等。通常患者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6個月后,可以在血清中檢測出陽性。但是,患乙型肝炎的概率很低,所以在5個檢查中只有這個陽性不必太擔(dān)心,定期再檢查就可以了。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意義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用于檢測早期乙型肝炎。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用于乙型肝炎病的鑒別,陽性表現(xiàn)時,患者為乙型肝炎病或攜帶者。
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利于預(yù)測乙型肝炎,抗原在6個月內(nèi)消失的話,多不會變成慢性,持續(xù)6個月以上的話,疾病有可能進(jìn)入慢性感染期。
4、可篩選供血人員和各種血液產(chǎn)品。
5、可用于研究乙型肝病的流行病學(xué)等。
6、研究表明,肝癌與乙型肝病密切相關(guān),并且男性攜帶可能性比女性大,由此得知男性更易患此病。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狀況
1、乙型肝炎潛伏期通常在乙型肝炎發(fā)病前2~3周呈陽性。
2、體檢和血液檢查時,陽性可能是無癥狀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感染后,由于癥狀輕微選擇就診,肝功能恢復(fù)正常。
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有明顯癥狀和體征,同時患者體內(nèi)病毒處于繁殖期,容易對肝臟造成巨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