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感染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膽道感染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膽道感染的復發(fā)是膽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促發(fā)因素。
膽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一、急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是一種急性化學和或細菌性膽囊炎癥。%患者有膽囊結石,稱為結石性膽囊炎;5%患者未合并膽囊結石,稱為非結石性膽囊炎。
二、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是急性膽囊炎反復發(fā)作的結果,約70%~95%患者合并膽囊結石。由于炎癥、結石等反復刺激,膽囊壁有不同程度的爆炸性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囊壁增厚、與周圍組織粘連等慢性炎癥表現(xiàn)。嚴重病變、膽囊壁疤痕形成,可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萎縮,甚至膽囊只有拇指大小,靠近肝床,完全失去功能。慢性膽囊炎通常不典型,大多數(shù)患者有膽絞痛史,然后有厭食、腹脹、打嗝等消化道癥狀,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隱藏疼痛,但較少有寒冷、高燒和黃疸。右上腹膽囊區(qū)有輕微的壓痛和不適,Murphy征可呈陽性。
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基本病理變化是膽管完全梗阻和膽管內化膿性感染。梗阻部位可在肝外和或肝內膽管內。正常情況下,少量細菌從腸道經門靜脈系進入肝臟,可被肝臟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所吞噬。偶爾,由于正常的防御機制未能防止細菌進入膽汁,或細菌由腸道逆流進入膽道,如膽道系統(tǒng)完整無損,膽汁流暢足以清除膽汁中的細菌。反之,當膽管梗阻時,膽汁中的細菌則會繁殖而導致膽管炎。膽道梗阻后,膽管內壓升高,梗阻以上膽管擴張,管壁增厚,膽管粘膜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粘膜上皮糜爛脫落,形成潰瘍。肝充血腫大。病變晚期肝細胞發(fā)生大片壞死,膽小管可破裂形成膽小管門靜脈瘺,可在肝內形成多發(fā)性膿腫及引起膽道出血。肝竇擴張,內皮細胞腫脹,內含膽色素顆粒血栓或稱膽砂性血栓,大量細菌和毒素可經肝靜脈進入體循環(huán)引起全身性化膿性感染和多臟器功能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