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關疾病和亞健康的關系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生活條件和疾病譜的變化,對亞健康狀態(tài)和脊柱相關疾病的研究逐漸引起了現代醫(yī)學界的關注。正確理解亞健康狀態(tài)和脊柱相關疾病的原因、條件和表現有助于我們理解其本質和相關性。本文在分析亞健康與脊柱相關疾病的發(fā)病因素和表現的基礎上,探討了亞健康與脊柱相關疾病的內在聯系,探討了早期干預亞健康對脊柱相關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1.脊柱相關疾病的早期先兆
近年來,人們開始逐漸了解亞健康狀況,醫(yī)學界也在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亞健康狀況。所謂亞健康狀態(tài),主要是指無臨床癥狀和體征,或無臨床檢查證據,但有潛在發(fā)病傾向的信息,處于身體結構退化和生理功能下降的低質量和心理失衡狀態(tài)。表現出易疲勞、活力下降、反應能力下降等癥狀,是一組綜合證候群。形成原因多樣,常有身體、心理、情緒不適,社會普遍認為是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或“疾病前狀態(tài)”,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不完美狀態(tài),以及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衰退。此時,雖然人體的功能沒有明顯或明顯的疾病表現,但患者總是感到身體不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亞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狀態(tài),雖然沒有生病,但有不同程度的疾病風險因素,實際上是亞臨床或疾病亞健康狀態(tài)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使人們長期精神緊張,在高壓環(huán)境中導致心理失衡。高熱量、高脂肪飲食導致超重;缺乏鍛煉、睡眠不足、長期使用計算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心理和身體亞健康狀態(tài)是由環(huán)境污染、不良精神和心理因素刺激引起的。
主要表現在疲勞、困倦、頭暈、頭暈、失眠、健忘、心悸、胸悶、惡心、頸痛、肩背痛、肌肉酸痛、關節(jié)痛、抑郁、易怒、焦慮、孤獨、記憶喪失、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精神緊張等三個方面。亞健康形成的原因復雜且不清楚,臨床表現多樣,生化指標和影像學檢查無異常,往往混淆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逐漸威脅到人類健康。如果長期不及時合理處理亞健康狀態(tài),人們會逐漸出現脊柱曲度、椎旁肌張力、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和體征,甚至形象變化,導致脊柱相關疾病的發(fā)生。
2.亞健康與脊柱相關疾病的區(qū)別與聯系
脊柱相關疾病是指脊柱力學失衡、骨關節(jié)輕度位移、直接或間接刺激、壓迫周圍血管、脊髓、植物神經等的一系列臨床疾病,導致相應的內臟和其他器官。其發(fā)病因素包括椎間盤退行性變、慢性勞損、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韌帶增生肥厚或鈣化、先天性畸形、炎癥、類風濕性脊柱炎、創(chuàng)傷、過度疲勞、睡眠姿勢不良、工作和生活姿勢不良、風寒濕邪、內分泌紊亂。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視力障礙、鼻塞、咽異物感、血壓波動、心律失常、冠心病、胸悶氣短、哮喘、胃痛、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膽囊炎、結腸功能障礙、痛經、月經紊亂等。這些疾病往往有長期不同的潛伏期。許多人的脊柱結構發(fā)生了一些異常變化,但沒有臨床癥狀,這是人體自身補償能力的體現。然而,這種補償能力是有限的,一旦人體失去了補償能力,就可能引起臨床癥狀。在這個補償期,人體可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因此,許多脊柱相關疾病在長期經歷骨骼、關節(jié)、軟組織等功能失衡后發(fā)生。由此可見,健康-亞健康-疾病,即從健康到亞健康再到疾病,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三種狀態(tài)可以相互轉化。健康和疾病之間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當亞健康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積累時,就會轉化為疾病。
近年來,骨科專家開始高度關注亞健康系列表現?!奥云诰C合征”作為亞健康的主要表現形式,表現為眼疲勞、肩痛、腰痛、頭痛等;如“計算機視覺綜合征”,表現為眼睛干燥、前額沉重、視力模糊、記憶喪失、頸痛等,表現為脊柱相關疾病。因此,亞健康引起的生理表現可能已成為脊柱相關疾病的前奏。骨損傷專家在脊柱損傷引起的亞健康狀態(tài)研究中發(fā)現,工作節(jié)奏快、姿勢不好、床太軟、枕頭太高、長期駕駛、封閉辦公環(huán)境,特別是隨著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在現代社會、公務員、醫(yī)生、護士、教師、研究人員、會計出納、工程師,甚至學生和工人都離不開計算機。長時間低下頭,姿勢不好,工作姿勢單一重復,顯示器高度不當,計算機低能量X射線和低頻電磁輻射對頸椎造成很大傷害,因為頸椎肌肉、韌帶、肌腱和骨骼和關節(jié)的重復和長期負荷會導致肌肉勞損、韌帶損傷、頸肌痙攣和頸椎關節(jié)炎癥反應。
根據調查,我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且呈年輕化趨勢,頸椎病的發(fā)病年齡已從40多歲提前到30歲左右,年輕患者多為電腦家庭。每天使用電腦超過4小時的人,81%的人脊柱有問題。早期的身體不適,大多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許多人有頭暈、記憶喪失、頸痛等亞健康表現,但隨著時間的積累,臨床癥狀和體征,甚至臨床檢查指標和成像變化,真正診斷為頸椎病。由此可見,頸椎損傷引起的亞健康狀態(tài)是頸椎病的前奏。此外,還有許多與亞健康狀態(tài)發(fā)展起來的脊柱相關疾病,如健康人疲勞或長期單調工作后的身體表現,這也可能是亞健康狀態(tài)或疾病的重要預警信號。持續(xù)的亞健康狀態(tài)是一種數量的積累,如果不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可能是頸椎病的先驅癥狀。
3.早期干預亞健康狀態(tài),預防脊柱相關疾病
亞健康是許多疾病的早期癥狀,在此期間不表現為明顯的臨床癥狀和異常體征,因此人們往往忽視亞健康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一旦引起明確的疾病,亞健康狀態(tài)就不可逆轉地轉化為疾病。亞健康不僅對身心健康有害,而且影響廣泛。因此,亞健康對社會、科學、經濟發(fā)展和家庭生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如果不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它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疾病的無形殺手。在古代,“疾病”的含義不同于“疾病”?!凹膊 笔侵覆灰撞煊X的小病(疾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就會發(fā)展到可見程度,稱為“疾病”?,F代科學稱這種“疾病”狀態(tài)為“亞健康”或“第三狀態(tài)”。
《素問四氣調神論》提出了未雨綢繆“治病”的指導思想。中醫(yī)強調癥狀和體征是了解狀態(tài)的基礎,研究人體的功能反應狀態(tài),利用狀態(tài)調整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是中醫(yī)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從方法上講,預防亞健康應該從糾正病因開始,從日常生活開始,從思想上注意自己的健康。要解決亞健康狀況,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要合理進行保健和綜合干預。及時健身、定期睡眠、按摩背部、重視理療、回歸自然、定期體檢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干預措施。
中醫(yī)治療脊柱亞健康的方法有很多,如按摩、針灸、中藥內服、外敷、理療等。,具有恢復脊柱內外機械平衡的獨特作用,從而調節(jié)和治療脊柱錯位、脊柱周圍軟組織損傷和繼發(fā)性脊柱相關疾病。中醫(yī)按摩技術是通過一系列特定的技術作用于人體相應的穴位或部位,通過經絡系統(tǒng)調節(jié)和穴位調節(jié)身體的生理功能,改善其病理環(huán)境,達到疾病防治的作用,定期按摩、按摩,可疏通經絡、氣、血、腫脹疼痛,鼓勵人體健康,讓人感到身體放松,心情舒適。
物理治療可以直接作用于身體的各個部位,改善局部不適和全身癥狀,恢復和維持人體平衡,改善和消除人體的亞健康狀態(tài)。鑒于亞健康的原因和危害,必須加強自我保護,積極預防,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從源頭上阻礙亞健康的發(fā)生。例如,選擇合適的床上用品和枕頭,增加車間運動,調整計算機桌椅的高度,避免長時間上網和駕駛,對保護脊柱,防止脊柱損傷引起的亞健康或進一步發(fā)展為脊柱相關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亞健康狀態(tài)作為健康和疾病的中間狀態(tài),可以轉化為健康。處理不當會直接導致嚴重疾病。因此,亞健康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和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