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能檢測出子宮肌瘤嗎?四種方法可以診斷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我們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情況也很多,我們有異常表現(xiàn)后,必須立即到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診斷。
子宮肌瘤類型
1、肌壁間肌瘤:肌瘤位于肌壁內,周圍被肌層包圍,最初發(fā)病時多為這種肌瘤,最常見,約占60-70%。
2、膠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膠膜發(fā)展,突出子宮表面,與膠膜層直接接觸,約占20%。突入廣韌帶的兩葉之間生長,即廣韌帶內肌瘤。
3、粘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子宮腔內,與粘膜層直接接觸,約占10%-15%。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并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于陰道內。
子宮肌瘤癥狀
1、月經不調: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的月經不調癥狀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癥狀。多見于大肌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肌瘤增大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影響子宮收縮,另外肌瘤可能擠壓腫瘤附近的靜脈,引起子宮內膜靜脈叢的充血和擴,經期延長。粘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時,陰道出血或血樣膿性排液不規(guī)則。長期經量增加可繼發(fā)貧血,出現(xiàn)無力、心悸等癥狀。
2、下腹腫塊:肌瘤小時腹部無腫塊,肌瘤逐漸增大,子宮3個月以上妊娠大時可從腹部接觸。巨大的粘膜下肌瘤可以從陰道外脫落,患者可以從外陰脫落腫物就診。
3、白帶增多:肌壁間肌瘤使宮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子宮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
4、壓迫癥狀:子宮前壁下段肌瘤壓迫膀胱引起尿頻、尿急的子宮頸肌瘤引起排尿困難、尿滯的子宮后壁肌瘤(峽部或后壁)引起下腹膨脹、便秘等癥狀。廣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發(fā)展,嵌入骨盆內壓迫輸尿管阻止上泌尿道,輸尿管擴張,腎盂積水。
5、其他癥狀:包括下腹膨脹、腰痛、生理日癥狀惡化。肌瘤紅色變化時有急性下腹痛,伴有嘔吐、發(fā)熱和腫瘤局部壓迫痛的漿膜下肌瘤莖扭轉時有急性腹痛的子宮粘膜下肌瘤從宮腔向外排出時也會引起腹痛。粘膜下和宮腔變形的肌壁間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產。
子宮肌瘤檢查
1、B超聲檢查:應用最廣、花費最少,是診斷子宮肌瘤最好的選擇方法。
2、磁共振成像(MRI):子宮肌瘤的正確定位是最好的方法,但由于其費用高,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3、宮腔鏡:明確診斷粘膜下肌瘤和子宮內膜息肉,可同時治療。
4、磁共振血管造影術(MRA)、CT血管造影和超聲波多譜勒技術:可顯示肌瘤和子宮外血管供應,可用于子宮動脈血管栓塞等保守治療前的評價。
子宮肌瘤鑒定診斷
1、妊娠子宮:肌瘤囊性變化時質地柔軟,應注意妊娠子宮鑒定。妊娠者有停止經驗、早產反應,子宮隨著停止月經的增大而變軟,可以通過尿和血hCG的測定、超聲波確診。
2、卵巢囊腫:多無月經變化,腫塊囊性位于子宮側。可以通過超聲波協(xié)助診斷,必要時腹腔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3、子宮腺肌病:子宮增大、月經增加等。局限性子宮腺肌癥類似于子宮肌壁間肌瘤,質地較硬。但子宮腺肌癥有繼發(fā)性痛經明顯,子宮多均勻增大,懷孕3個月以上子宮大小較少。超聲波有助于診斷。但子宮腺肌癥和子宮肌瘤可能兩者并存。
4、子宮惡性腫瘤:
①子宮肉瘤:生長迅速,腹痛、腹部和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較多,超聲波和磁共振檢查有助于鑒別。
②子宮內膜癌:閉經后陰道出血為主要狀態(tài),子宮均勻增大或正常,質量柔軟。應注意圍絕經期婦女肌瘤可合并子宮內膜癌。診刮或宮腔鏡有助于鑒別。
③子宮頸癌:有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及白帶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癥狀,可借助B超、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宮頸活檢等鑒別。
5、其他: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盆腔炎性包塊、子宮畸形等,可根據(jù)病史、體征及B超檢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