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難題-子宮恢復5招讓子宮快速恢復

痛苦分娩后,新媽媽們需要面對另一個難題——子宮恢復。
子宮恢復
主要包括子宮體恢復、宮頸恢復和子宮內膜恢復三個方面。
1子宮體的恢復
胎盤排出后,子宮立即收縮,腹部可用手觸摸硬球形的子宮體,其最高處與肚臍水平相同。今后子宮底部的高度每天下降1~2厘米,產后約10~14天內子宮變小,下降到小骨盆骨腔。這時,腹部無法觸摸子宮底部。
2子宮頸的恢復
在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宮頸會因為充血、水腫而變得非常柔軟,宮頸壁也會變薄,皺起來就像袖口一樣,7天之后才會恢復原形。7~10天后宮頸內口關閉。產后4周左右,宮頸恢復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的恢復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母體排出后,從子宮內膜的基礎層再生產新的子宮內膜。產后10天左右,除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全部被新生內膜復蓋。剛出生,胎盤附著部分子宮壁面積約大,產后2周左右,直徑可縮小到3~4厘米,產后6~8周完全愈合。
如果子宮有殘留胎盤或胎膜組織,或者產后子宮收縮不好,子宮恢復的速度就會變慢。產后子宮為了恢復原來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收縮,所以產后一周內母親會感到產后子宮收縮的疼痛,這個子宮收縮在母親給孩子喂奶時更加明顯,但是不能忍受。醫(yī)學專家認為,多與兒童皮膚接觸和哺乳是促進子宮恢復的最佳刺激。影響子宮恢復能力的因素
胎盤或胎膜殘留在子宮腔內。
子宮脫膜脫落不完整。
合并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癥。
子宮過度后屈,惡露不易排出。
合并子宮肌壁間肌瘤。
小便不利,膀胱過度充滿,子宮不能下降到骨盆。
產婦年齡較大,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分娩次數較多或多次懷孕,也往往影響子宮恢復能力。
五招使子宮早日恢復
1分娩后應立即排尿。不要讓膀胱過度膨脹或經常膨脹。
2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產后6~8小剛,產婦疲勞消除后可坐,第二天下床活動,有利于身體生理功能和體力恢復,幫助子宮恢復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向后傾斜,應該做膝蓋和胸部臥位來糾正。
3產后應哺乳。由于寶寶的吸引刺激,反射引起子宮收縮,促進子宮恢復。
4注意陰部衛(wèi)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癥。
5刺激乳頭可以幫助子宮收縮。除了西藥和中藥的烹飪產后初期按摩子宮底部,刺激子宮肌肉收縮是最自然的方法。此外,吸入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但是沒有母乳喂養(yǎng)的產婦怎么辦?根據子宮收縮的生理原理,刺激乳頭會使人體產生子宮收縮素,按摩乳房和熱敷乳房會產生同樣的效果,這是物理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