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墻與獨生子女發(fā)展

獨生子女是近十幾年出現(xiàn)在我國社會的一代新人。在城市中,獨生子女的比重更大,在教育上也面臨著新的問題。
由于近年來城市住宅建設越來越向高層、單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人們處于與原平房、大雜院、低層建筑完全不同的居住環(huán)境。它客觀地限制了人們在社區(qū)內(nèi)的社會交往,從空間上對人們實施了一定的“隔離”,使人們的各種活動越來越受到家庭的限制。
孩子從一出生使被這種居住環(huán)境束縛著,與社區(qū)生活脫離開來,與社區(qū)、鄰里中的同齡小伙伴分離開來。
除了這種有形的墻外,生活中還存在另一種無形的墻。一些獨生子女家長從開發(fā)兒童智力、培養(yǎng)兒童技能,幫助孩子學習或供孩子娛樂、擔心孩子在外面出事等考慮出發(fā),買了電子琴、電子游戲機、鋼琴等,再加上電視的高度普及,無形之中又形成了一道新的"電子墻",它又一次地將獨生子女與豐富多彩的社區(qū)生活、與天真活潑的同齡小伙伴隔離開來。
然而,對于孩子的正常發(fā)展來說,真實地參與社團生活,廣泛地接觸社區(qū)成員,特別是經(jīng)常地與同齡小伙伴交往,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天然營養(yǎng)劑。這是因為孩子們在與同齡合作伙伴的交流、活動中獲得的個人體驗和影響與家庭和學校大不相同。這種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個是兒童在社區(qū)生活中、同齡合作伙伴中的各種活動,大部分是在沒有事先特別安排和計劃的情況下進行的。因而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所受的影響和教育,往往是十分自然地、于無意之中完成的。這與他們在家庭的和學校中,在家長、老師等成年人的安排下,有目的、有組織進行的活動差別很大,效果也很不相同;
二是兒童在同齡小伙伴中的地位與他們在家庭或?qū)W校中有著根本的不同。在家庭和學校中,獨生子女始終處于被教育者、被指導者、被照顧者和服從者的位置,他們與家長和老師之間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在社區(qū)生活中,尤其是同齡合作伙伴中,他們首次獲得了與人平等交往的機會和地位。大人們看起來很幼稚,很簡單,甚至很奇怪,但是孩子們看起來很真實,很謹慎,很神秘,孩子們遵守規(guī)則,主持正義,分工合作,團結(jié)互助,服從領導,判斷推測,比較鑒別,表揚批評,贊同反對等,在不知不覺中因此,為了促進獨生子女的正常發(fā)展,父母應該積極拆除“隔離墻”。家庭是獨生子女生活和成長的基本環(huán)境,但家庭天地對獨生子女來說是不夠的。父母們打開房子,讓孩子下樓,讓孩子外出,打破住宅這個有形的墻壁對孩子的限制,同時父母們也應該認識到買電子琴、買鋼琴、看電視、玩游戲機,只能讓孩子間接了解社會,把獨生子女放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放在同齡的伙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