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艾滋病,它的癥狀表現(xiàn)是什么

關鍵詞: #艾滋病
關鍵詞: #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破壞人體免疫系統(tǒng),癥狀包括持續(xù)發(fā)熱、體重下降、反復感染等。核心問題涉及HIV病毒攻擊CD4+T淋巴細胞導致免疫缺陷,癥狀表現(xiàn)分為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三個階段。
1. HIV病毒感染機制
HIV通過性接觸、血液或母嬰傳播進入人體,病毒表面的gp120蛋白與CD4+T淋巴細胞結合,侵入細胞并復制。病毒RNA逆轉錄為DNA后整合到宿主基因組,長期潛伏。免疫系統(tǒng)受損后,CD4細胞計數(shù)低于200個/μL即進入艾滋病期。
2. 急性期癥狀(感染后2-4周)
約70%感染者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持續(xù)低熱(37.5-38.5℃)、咽痛、淋巴結腫大(頸部/腋窩多見)、皮疹(紅色斑丘疹)。部分患者伴關節(jié)痛、腹瀉,癥狀持續(xù)1-2周自行緩解。此階段病毒載量高但抗體檢測可能陰性,需做HIV核酸試驗確診。
3. 無癥狀期表現(xiàn)
潛伏期通常持續(xù)8-10年,患者無明顯不適,但病毒持續(xù)破壞免疫系統(tǒng)??赡艹霈F(xiàn)持續(xù)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直徑>1cm,持續(xù)3個月以上),常見于腹股溝、頸部。CD4細胞以每年50-100個/μL速度遞減,期間具有傳染性。
4. 艾滋病期典型癥狀
免疫系統(tǒng)崩潰后出現(xiàn)機會性感染:①肺孢子菌肺炎(干咳、呼吸困難);②口腔念珠菌感染(白膜覆蓋舌面);③隱球菌腦膜炎(頭痛、嘔吐)。惡性腫瘤如卡波西肉瘤(皮膚紫紅色結節(jié))高發(fā),消耗性癥狀包括3個月內體重下降>10%、慢性腹瀉>1個月。
5. 診斷與治療要點
確診需HIV抗體檢測(ELISA法初篩+Western blot確認)。抗病毒治療采用三聯(lián)方案:替諾福韋+拉米夫定+多替拉韋組合可抑制病毒復制。預防機會性感染需服用復方新諾明(預防肺孢子菌肺炎),CD4<50時加用氟康唑預防真菌感染。
艾滋病防治需堅持規(guī)范用藥,早期治療可使預期壽命接近常人。暴露后72小時內使用替諾福韋+恩曲他濱+拉替拉韋進行阻斷,有效率超95%。日常避免共用針具、使用安全套可有效切斷傳播途徑,感染者每3-6個月需監(jiān)測CD4細胞和病毒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