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攜帶者的特征是什么

艾滋病毒攜帶者可能無明顯癥狀,但部分人會出現持續(xù)低熱、淋巴結腫大、反復感染等特征。關鍵特征包括免疫系統(tǒng)受損導致的反復感染、體重快速下降、皮膚病變等。
1. 免疫系統(tǒng)受損表現
艾滋病毒攻擊人體CD4+T淋巴細胞,導致免疫力下降。常見表現為反復發(fā)生的口腔真菌感染、肺炎、帶狀皰疹等。皮膚可能出現頑固性濕疹、皰疹或脂溢性皮炎。
2. 全身性癥狀
約50%-90%的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現類似流感的癥狀,如發(fā)熱、咽痛、肌肉酸痛,持續(xù)1-2周。進入潛伏期后可能無癥狀,但病毒持續(xù)復制。晚期患者可能出現持續(xù)腹瀉、夜間盜汗、疲勞及體重驟降10%以上。
3. 特異性機會性感染
艾滋病期患者易發(fā)生卡波西肉瘤(皮膚紫色結節(jié))、肺孢子菌肺炎(干咳、呼吸困難)、隱球菌腦膜炎(頭痛、發(fā)熱)。女性可能反復出現陰道念珠菌感染,男性可能伴發(fā)肛周尖銳濕疣。
4. 神經系統(tǒng)癥狀
約20%-30%的患者出現HIV相關神經認知障礙,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晚期可能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如手腳麻木、刺痛感。
5. 檢測與就醫(yī)建議
高危行為后4周可進行HIV核酸早期檢測,12周后抗體檢測更準確。若出現不明原因發(fā)熱超過1個月、淋巴結腫大或反復感染,需立即就醫(yī)。暴露后7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如替諾福韋+恩曲他濱+多替拉韋)可降低感染風險。
艾滋病毒攜帶者的癥狀差異較大,早期識別和規(guī)范治療能有效延緩病情。堅持抗病毒治療(如拉米夫定+阿巴卡韋+多替拉韋)可使病毒載量降至檢測不到水平,預期壽命接近常人。避免歧視,科學防護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