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消除它

痰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與吸入的灰塵、病原體混合形成的產(chǎn)物,消除需針對病因采取藥物、飲食及物理方法。形成主因包括感染、過敏、慢性炎癥,消除手段涵蓋祛痰藥、霧化治療、體位引流等。
1. 痰液形成機制
呼吸道黏膜的杯狀細胞和黏液腺每日分泌約100毫升黏液,用于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和微生物。感染時白細胞聚集導(dǎo)致黏液變稠,細菌感染呈黃綠色,病毒感染多為白色。過敏反應(yīng)引發(fā)組胺釋放,刺激黏液分泌量增加3-5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黏液腺增生,痰量可達正常人的10倍。胃食管反流時胃酸刺激咽喉部黏膜,產(chǎn)生泡沫狀痰液。
2. 臨床祛痰方案
黏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可斷裂痰液中的二硫鍵,氨溴索增強纖毛運動效率。霧化治療采用α-糜蛋白酶5mg+生理鹽水5ml,每日2次。體位引流時取頭低臀高位,配合叩背每次10分鐘。細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過敏患者服用氯雷他定聯(lián)合孟魯司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薦長期使用羧甲司坦。
3. 生活干預(yù)措施
每日飲水1500-2000ml可使痰液黏度降低40%,溫蜂蜜水含有的抗氧化劑能緩解黏膜炎癥。雪梨燉川貝取梨1個加川貝3g,隔水蒸30分鐘食用。呼吸訓(xùn)練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氣4秒、屏氣2秒、呼氣6秒。環(huán)境濕度保持在55%時,痰液排出速度提升25%。吸煙者戒煙72小時后纖毛功能開始恢復(fù)。
保持呼吸道濕潤是控制痰液的關(guān)鍵,當(dāng)痰中帶血或持續(xù)兩周未緩解時需進行胸部CT檢查。長期痰多者應(yīng)定期做肺功能檢測,避免發(fā)展為慢性氣道疾病。正確識別痰液性狀有助于判斷病因,白色泡沫痰常見于哮喘,鐵銹色痰提示肺炎鏈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