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是指睡覺后出汗,醒來出汗。盜汗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一種是病理性的。在治療過程中,應首先明確診斷,以便有針對性地使用藥物。
生理盜汗是由于兒童新陳代謝旺盛,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調節(jié)功能不完整,兒童睡覺后有時出汗,但不伴有其他癥狀;兒童精神、飲食、面色、排便正常,無需治療,一段時間后自愈。病理盜汗多見于結核病和佝僂病。如果患者出汗伴有其他癥狀,如低熱、咳嗽,可能患有肺結核;伴有睡眠不穩(wěn)定、易怒、腹脹、出汗酸、尿刺鼻等,可能是佝僂病的早期。對此,應及時找醫(yī)生診治。
中醫(yī)認為盜汗多由表虛不固、氣陰虛熱等原因引起。治療時應區(qū)分病因。
表虛不固的特點是以自汗為主,伴有盜汗,病兒神倦無力,面色少華,手腳不溫,舌質淡舌苔薄白。有益氣固表作用的藥物,如:"玉屏風散",由黃芪30克、防風30克、白術60克共研成細粉,和勻后備用。一歲以下兒童每次服用1克,每天服用2次,溫開水攪拌均勻后喂養(yǎng);2-4歲每次服用2-3克,每天服用2次;5歲以上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次溫開水。玉屏風散中的黃芪能補氣固表,白術健脾益氣,資氣血。兩藥全用氣旺表實則汗止。方中防風能走表祛風,還能幫助黃芪益氣御風,因此玉屏風散,治療表虛引起盜汗、自汗有很好的療效。
氣陰虛弱的特點主要是盜汗,還伴有自汗、出汗多、病兒消瘦、口干、抑郁、哭聲無力、手腳發(fā)熱、睡眠不真實、舌苔少。有益氣養(yǎng)陰作用的藥物,如"生脈散"或"生脈飲"。它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其中,人參補肺益氣,生津止渴。麥冬能養(yǎng)陰生津,清虛熱,除煩躁。五味子有酸收肺陰止汗的作用,能安神安心。因此,治療氣陰虛弱引起盜汗的理想藥物。生脈飲用時,一歲以下兒童每次服1/3瓶,口服2次,2-5歲每次服1/2瓶,日服2次。此外,對于兒童盜汗,找不到任何原因,可以用五倍或五倍加明礬研制成細粉,用溫水或醋糊,涂在肚臍上,每天一次,根據觀察效果,該方法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