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片能和藿香正氣膠囊一起吃嗎
平時臉上總是愛冒油,是不是濕熱體質呢?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煩惱,尤其是額頭和鼻子處,感覺油光油光的,該怎么調理比較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大部分人都知道看濕熱重不重,應該看舌苔,如果舌苔是黃膩的,那么肯定是有濕熱。但是額頭或鼻子處愛冒油,卻不一定只是濕熱,也有可能是陰虛火旺引起的。
也就是說體內有熱,臉上相對容易冒油。但是陰虛火旺出現的額頭冒油和濕熱引起的會有些不太一樣,怎么看呢?
我們說看舌苔是最好的辨別方式,陰虛火旺的舌質往往是比較細或瘦小,舌紅苔少;而濕熱的舌質多偏大(也有正常大小,但一般不會瘦?。Ρ容^厚膩,可能是黃苔,也有可能是白苔。
可能有人會覺得很奇怪,不是說白苔是寒濕嗎?為什么濕熱也會出現白苔呢?
其實在濕熱不是很重的情況下,舌苔也可以是白的,只是它白膩而干,不濕潤。而寒濕的舌苔是白膩但多濕潤或水滑。
此外,臉上冒油的情況也有所不同,在洗臉的時候尤其明顯。對于陰虛火旺出現的冒油,臉上清潔干凈后皮膚容易感覺干燥,摸起來感覺比較粗糙。
而濕熱的臉,雖然清潔干凈后,但還是覺得沒洗干凈,臉上還是油油的感覺。
當然陰虛火旺和濕熱的其他癥狀也是很容易鑒別的,比如陰虛火旺的人容易口干,口渴,失眠,盜汗,容易低熱,小便少,大便干或便秘等等。
而濕熱體質的人容易口苦,口臭,神疲,乏力,倦怠,懶言,四肢困重,胸悶,雖容易出汗,但汗出不透,渾身黏膩感,小便黃,大便黏膩不爽等。
還有部分男性特別容易出現陰囊潮濕、瘙癢等癥狀,這些都是屬于濕熱的表現。
那應該怎么調理比較好呢?陰虛火旺體質的調理之前文章有詳細介紹過,主要以滋陰清熱為主。那濕熱體質應該怎么調理比較好呢?
濕熱體質主要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熱,一個濕,所以用藥得用清熱寒涼的藥物來去除體內的熱;再用淡滲利濕的藥來去除體內的濕。
比如生薏苡仁(不要炒,炒了去濕熱的效果不好),用量要大,可以30-60克,甚至120-150都可以,薏苡仁這個藥很安全(但是孕婦不能用,以免滑胎)。也可以再搭配赤小豆、茯苓、豬苓、滑石、藿香、佩蘭等,都是祛濕不錯的選擇。
如果體內的熱明顯的話,可以加菊花、金銀花、蒲公英、黃芩、車前草、苦參等等,既能清熱又能祛濕。
可能有人說喝茶太不方便了,而且有些藥不煮,味道還很難出來,比如薏苡仁、黃芩、車前子等等,這些都需要先煮一煮。那有沒有一些中成藥呢?
當然有,不過在我們祛除體內濕熱的時候,還是需要簡單地區(qū)分是脾胃濕熱,肝膽濕熱、大腸濕熱和膀胱濕熱等等,才能更加準確地用藥。
比如脾胃濕熱,多表現為食欲不振,身熱不揚(感覺身體悶熱),脘腹脹滿,肢體困倦,惡心嘔吐,大便溏泄等等。
可以用藿香清胃膠囊,清熱祛濕顆粒,藿香正氣丸,香連化滯丸等等,都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的作用。
比如肝膽濕熱,多表現為煩躁,口苦,胸肋脹滿,惡心嘔吐,目黃,面黃,小便黃,陰囊潮濕,瘙癢,大便黏膩不爽等。
可以用龍膽瀉肝丸,茵陳五苓丸,護肝寧片,利膽排石片,雙虎清肝顆粒,和肝利膽顆粒等等,都具有清利濕熱,疏肝利膽的作用。
比如大腸濕熱,多表現為食欲不振,口臭,脘腹痞滿,大便臭穢,小便短黃等。
可以用枳實導滯丸,四消丸,連蒲雙清膠囊,腸炎寧膠囊,葛根芩連丸等等,都具有清熱、利濕、通便的作用。
比如膀胱濕熱,多表現為小便不利(小便多或短少,或排尿困難),淋漓澀痛,或發(fā)熱,尿血,伴有口干,口渴,心煩等。
可以用尿清舒顆粒,五苓散,豬苓丸,前列金丹片,前列消膠囊,三清膠囊等等。
因此,對于一個體內有濕熱的人,不要只記得薏苡仁或赤小豆,要根據自己體內濕熱所在的部位,進行相對應的選擇一些藥物或方法祛除。如果不講究方法,隨便用藥,要么容易出現腹瀉拉肚子的現象,要么就是越吃濕熱越重,而且口干越明顯,因為祛濕的同時往往容易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