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鳳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無精癥并不意味著一個人是“廢人”,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醫(yī)學手段治療或輔助生育的疾病。無精癥是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可能由遺傳、環(huán)境、生理、外傷或病理因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取精和輔助生殖技術。
1、遺傳因素
部分無精癥患者可能因染色體異?;蚧蛲蛔儗е戮由烧系K。例如,克氏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無精癥。對于這類情況,醫(y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明確病因后選擇輔助生殖技術,如睪丸顯微取精術(TESE)結合體外受精(IVF)。
2、環(huán)境因素
長期暴露于高溫、輻射或化學毒物(如農藥、重金屬)可能損害睪丸功能,導致無精癥。改善生活環(huán)境、避免接觸有害物質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例如,避免長時間泡熱水澡、穿緊身褲,減少接觸工業(yè)化學品等。
3、生理因素
內分泌失調、睪丸發(fā)育不良或輸精管阻塞也可能導致無精癥。內分泌治療(如補充睪酮或促性腺激素)可以幫助恢復精子生成。對于輸精管阻塞,手術疏通(如輸精管吻合術)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4、外傷或病理因素
睪丸外傷、感染(如腮腺炎性睪丸炎)或腫瘤可能破壞精子生成或運輸。針對感染,抗生素治療可以緩解癥狀;對于腫瘤,手術切除或放療可能是必要的。外傷后,及時就醫(yī)評估睪丸功能,必要時進行手術修復。
5、輔助生殖技術
對于無法通過常規(guī)治療恢復精子生成的患者,輔助生殖技術是重要選擇。睪丸顯微取精術(TESE)可以從睪丸中提取精子,結合體外受精(IVF)或單精子注射(ICSI)實現(xiàn)生育。精子庫提供的供精人工授精(AID)也是一種選擇。
無精癥雖然影響生育能力,但并不意味著失去生活的意義。通過科學的治療和輔助生殖技術,許多患者仍有機會成為父親。建議患者及早就醫(yī),明確病因后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同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醫(y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