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腸傷寒是一種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屬于細菌性炎癥。其核心癥狀包括高熱、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嚴重時可導致腸穿孔或出血。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同時需注意飲食調(diào)理和休息。
1、腸傷寒的病因
腸傷寒的病原體是傷寒沙門氏菌,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傳播。遺傳因素在疾病易感性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但環(huán)境因素更為關鍵。衛(wèi)生條件差、飲用水不潔、食物未充分加熱等都會增加感染風險。生理因素方面,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外傷或手術后的患者也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感染。病理上,傷寒沙門氏菌侵入腸道后,會引發(fā)全身性炎癥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腸壁潰瘍甚至穿孔。
2、腸傷寒的治療方法
抗生素是治療腸傷寒的首選藥物,常用的包括氯霉素、阿莫西林和頭孢曲松。這些藥物能有效殺滅傷寒沙門氏菌,緩解癥狀并預防并發(fā)癥。對于重癥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并靜脈注射抗生素。飲食方面,建議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和蒸蔬菜,避免辛辣、油膩或高纖維食物。多喝水或口服補液鹽有助于預防脫水。休息也是恢復的關鍵,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
3、預防腸傷寒的措施
預防腸傷寒的關鍵在于改善衛(wèi)生條件。飲用煮沸或消毒過的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尤其是海鮮和未洗凈的蔬菜。勤洗手,尤其是在進食前和處理食物后。接種傷寒疫苗也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手段,特別適合前往高風險地區(qū)的人群。
腸傷寒是一種嚴重的細菌性炎癥,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通過抗生素治療、飲食調(diào)理和休息,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完全康復。預防方面,注重個人衛(wèi)生和飲食安全是減少感染風險的關鍵。如果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腹痛或腹瀉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