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萌
山東省立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在夏秋季節(jié)高發(fā)。感染后,患者可能會經歷高熱、頭痛、皮疹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具體的癥狀表現與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的免疫力有關,通常分為輕型、重型和危重型。
1、輕型登革熱:這種類型多見于兒童。早期癥狀包括發(fā)熱和畏寒,通常在24到48小時后出現皮疹。皮疹最初呈紅色斑丘疹,隨后變?yōu)榘导t色,分布均勻。盡管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腫大,但通常不如典型登革熱明顯,癥狀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
2、重型登革熱:成人更容易出現這種類型。除了發(fā)熱外,還可能伴隨頭痛和皮疹,患者可能感到全身不適、關節(jié)痛和肌肉痛。皮疹表現不典型,通常為多發(fā)小斑丘疹或丘疹樣,嚴重時可呈出血性。患者可能會經歷休克和出血等癥狀。
3、危重型登革熱:這種類型是由于病毒在血液中快速增殖,產生大量毒素,導致組織缺血、缺氧和壞死?;颊呖赡軙霈F休克、出血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病情嚴重時可在短時間內因腦水腫和腦疝而危及生命。
如果感染了登革熱,建議立即就醫(yī)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颊卟粦孕刑幚?,以免導致二次感染。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片。若出現皮膚瘙癢,應避免搔抓,以防感染。同時,注意補液以維持電解質平衡。
感染登革熱后,及時的醫(yī)療干預和適當的護理是關鍵。保持警覺,并在出現癥狀時立即尋求專業(yè)幫助,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嚴重性并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