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
帕金森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以運動減少、僵直、震顫和姿勢反射異常為臨床特點的錐體外系疾病。由于其呈進行性發(fā)展,故未經治療者,一般在10年內因嚴重肌僵直和繼發(fā)的關節(jié)僵硬而喪失活動能力,最終死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褥瘡等并發(fā)癥,那么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方法有哪些?
疾病早期給予低劑量的上述藥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震顫、僵直、行動遲緩等癥狀(藥物蜜月期,一般5年左右),但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長期服藥產生的耐藥性,及藥物劑量加大后產生的副作用等,患者常不能耐受上述藥物的治療,甚至產生開關現(xiàn)象、日內波動現(xiàn)象、異動癥狀、凍結足、劑末現(xiàn)象等嚴重副作用,大部分患者此時會選擇停藥,因為患者自覺服藥后的副作用比疾病本身的癥狀更難受。手術是此時的唯一治療措施,手術治療的原理是:帕金森病患者黑質-紋狀體的神經元的變性會導致神經通路的傳導不平衡,具體為間接通路的過度激活和直接通路的過度抑制,手術治療針對過度激活的間接通路施行相應核團的毀損術或高頻電刺激術(即腦起搏器治療),使直接和間接通路之間達到新的平衡,臨床癥狀得以緩解。
神經外科常采用的核團有:丘腦底核、蒼白球、丘腦腹中間核。一般丘腦底核常用來做腦起搏器治療,對震顫、僵直、行動遲緩都有顯著療效,且僵直>震顫>行動遲緩。蒼白球可選作毀損術或腦起搏器治療,對改善僵直和行動遲緩為主的癥候群療效確切,僵直>行動遲緩>震顫。而丘腦腹中間核的毀損或腦起搏器治療僅針對震顫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術后可使震顫完全停止。
手術過程:首先床邊局麻下安裝立體定向框架,送磁共振室行磁共振掃描,確定靶點坐標后送手術室行局麻下顱骨鉆孔(直徑1cm),置入引導套管(直徑1.0mm),自引導套管放入微電極,記錄并驗證靶點的電活動,接著如行毀損術則自引導套管放入毀損電極行毀損治療;如行腦起搏器治療則植入顱內電極并妥善固定,再全麻后鎖骨下埋植脈沖發(fā)生器并與顱內電極相連,術后兩周左右開啟脈沖發(fā)生器。一般毀損術手術時間約2小時,腦起搏器手術時間約3.5小時。手術中行毀損治療或植入脈沖刺激器后患者明顯感覺僵直的肢體變輕松,笨拙的動作變靈活。術后開啟脈沖刺激器后患者術前癥狀緩解,配合少量藥物服用,可使患者基本恢復正常,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目前帕金森病的手術治療在國內外已廣泛開展,并有上萬例的成功經驗,國內外神經科學學者達成共識的是:目前手術治療是帕金森病的最終的、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