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診斷和分型是什么
腦癱可以按肌張力、姿勢、運動障礙表現(xiàn)分類,還可以按受損部位分類。
一、按肌張力、姿勢、運動障礙表現(xiàn)分類
1、痙攣型:發(fā)病率最高,占全部腦癱病人的60~70,常與其他類型同時存在。上肢肘關節(jié)屈曲、腕關節(jié)屈曲、握拳,下肢內收、肌張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難,跟腱反射增強,踝陣攣陽性,巴氏征陽性。
2、手足徐動型:約占腦癱的20(錐體外系),表現(xiàn)為難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運動,緊顏面肌,舌肌及發(fā)育器官肌肉運動均受累,常伴有語言障礙,但智力無礙。
3、強直型:少見,肌張力呈鉛管狀或齒輪狀增高。
4、共濟失調型:表現(xiàn)為小兒癥狀,眼球震顫,上肢辨距不良,步態(tài)不穩(wěn),搖晃。
5、肌張力低下型:少見,表現(xiàn)為肌張力低下,受累部位軟弱無力。
6、混合型:以上幾種類型同時存在一個患兒身上。
二、按受損部位分類
1、四肢癱型:上下肢嚴重程度類似。
2、雙癱型:兩下肢受累較重,上肢和軀干受累較輕。
3、截癱型:以雙下肢受累明顯,軀干上肢正常。
4、偏癱型:一側肢體軀干受累,有時上肢受損明顯。
5、雙重性偏癱型:四肢均受累,但雙上肢重。左右側嚴重程度可不一致。
6、三肢癱型:三個肢體受累。
7、單癱型:單個肢體受累,少見。
此外,對于腦癱的分類,在6個月之內或者稍遲些時候,尚缺乏準確性。特別是對于軟癱型患兒,往往令人難以判斷以后究竟會發(fā)展成哪一類。還有些早期被認為是痙攣型四肢癱的患兒,可能后來會變成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另外,在早期對于腦癱嬰幼兒運動障礙及罹及的部位和程度也經常難以預測。
小兒腦癱的診斷標準是嬰兒期出現(xiàn)的中樞性癱瘓??砂橛兄橇Φ拖?、驚厥、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及其他異常。診斷方法有病史和體檢。體檢時發(fā)現(xiàn)患兒有以下異常時應引起重視:運動發(fā)育延遲,主動運動減少;姿勢異常,常見有尖足、四肢內旋或外旋、足內翻或外翻、抬頭困難或頭后仰等;肌張力異常,表現(xiàn)為肌張力增高或減低;反射異常,表現(xiàn)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及保護性反射不出現(xiàn)。另外,誘發(fā)電位檢查對早期發(fā)現(xiàn)CP高危新生兒及其聽力、視力損害有一定的意義。新生兒自發(fā)性全身運動(GMS)對CP的預測評價亦有一定的價值。
相關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什么是腦癱啊
- 2 腦癱是怎么形成的
- 3 腦癱是怎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腦癱
- 5 什么是主要的腦癱是怎么引起
- 6 引起腦癱是怎么得的
- 7 腦癱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呢?
- 8 腦癱呢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