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kel細胞癌
Merkel細胞癌又名柱狀癌,1972年首先由Toker所描述,它是來自表皮Merkel細胞的一種少見皮膚癌。默克爾細胞(Merkel’s cell) 于1875年第一次被F.S Merkel描述,是分布于全身表皮基底細胞之間的一種具短指狀突起的細胞,數(shù)目少,常位于皮膚附件和觸覺感受器豐富的部位(如指尖、鼻尖、口腔粘膜、掌跖、指趾、口唇及生殖器、毛囊),不分枝,與角質形成細胞之間有橋粒相連,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觸覺細胞,并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
病因與發(fā)病機制:Merkel細胞是表皮內三種樹狀突細胞之一,本病是起源于Merkel細胞的惡性腫瘤。
臨床表現(xiàn):本病好發(fā)于日光照曬部位,多見于老年人,Real等復習文獻80例,平均始發(fā)年齡為68歲。女性比男性略多(49∶31)。原發(fā)部位侵犯頭頸部占44%,腿部占28%,臂部16%,臀部9%。多數(shù)為單發(fā)性結節(jié)。本腫瘤發(fā)展較快,容易轉移。
診斷標準:本病臨床上為一種皮膚癌,無太大特點,診斷主要靠組織病理,在電鏡中可見腫瘤細胞內有許多神經分泌顆粒。本病應與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或黑素瘤有關。
是原發(fā)于皮膚的一種高度惡性腫瘤,1972年Toker首先描述并用”梁狀癌”命名,因其腫瘤細胞質內有神經內分泌顆粒出現(xiàn),也被稱作原發(fā)于皮膚的神經內分泌癌主要發(fā)生于老年人的頭頸部及四肢,具有獨特的超微結構改變和免疫組化染色特征。
手術切除后,易局部復發(fā),也可遠處轉移,在皮膚源性的腫瘤中,它的病死率最高。在病理診斷上,易與皮膚其他惡性腫瘤相混淆。
相關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癌癥對癌癥患者有哪些作用?
- 2 是癌癥嗎嚴重嗎
- 3 什么是癌癥
- 4 癌癥是怎么引起的
- 5 癌癥是怎樣造成的?
- 6 癌癥能夠避免嗎?
- 7 為什么“癌癥性格”會引起癌癥?
- 8 癌癥性格為什么會引發(fā)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