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腸炎的癥狀
腸炎是臨床上發(fā)病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這種疾病根據病因的不同可以分為好幾種類型,其中,在嬰幼兒腸炎患者中比較常見的是真菌性腸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真菌性腸炎的癥狀。
結腸炎 (1).jpg"/>
真菌性腸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是腸道正常菌群之一,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真菌可大量繁殖引起腸炎。2歲以下嬰幼兒發(fā)病較多。起病可急可緩,大便次數增加,為黃色稀水便,泡沫多,有黏液,有發(fā)霉氣味,有的像豆腐渣樣,嚴重的可為膿便或膿血便,可有低熱、嘔吐、腹脹及腹痛。
臨床表現
1、念珠菌腸炎
最常見,好發(fā)于兒童,尤其是營養(yǎng)不良或嚴重衰竭的嬰兒。主要表現為腹瀉,大便每天10~20次,呈水樣或豆腐渣樣,泡沫比較多且呈黃綠色,可伴有腹脹、低熱,甚至嘔吐,但腹痛少見。糞標本碘涂片可見大量出芽酵母和菌絲,培養(yǎng)多為白色念珠菌。患兒常伴有鵝口瘡。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則往往于發(fā)病前有應用廣譜抗生素史。
2、曲菌腸炎
好發(fā)于有基礎疾病的體力勞動者,多為煙曲菌所致。往往繼發(fā)于肺曲菌病。曲菌腸炎的臨床表現以腹痛和血便為主,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而腹瀉常不典型,也缺乏念珠菌腸炎的遷延性經過,侵犯血管后易發(fā)展為播散性曲菌病。
3、毛霉菌腸炎
因攝入被真菌孢子污染的食物所致,好發(fā)于營養(yǎng)不良的兒童或有胃腸道慢性疾病的患者。其特點是血管栓塞后引起黏膜潰瘍甚至穿孔的表現,多伴有胃的感染和胃潰瘍。可出現腹痛、腹瀉、嘔血和黑便,或腸穿孔導致腹膜炎,或侵入胃腸血管導致血行播散,病情發(fā)展快,病死率高。
4、組織胞漿菌腸炎
具有地方流行性,多見于艾滋病患者或兒童,因吸入或攝入來自污染土壤中的孢子所致。臨床經過酷似局限性腸炎或潰瘍性結腸炎。起病緩慢,有發(fā)熱、消化不良、腹瀉、黑便、腹痛,有時嘔吐。常伴有肺部感染灶,但以腸炎為主要表現。
得了真菌性腸炎后要臥床休息,消化道隔離。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限制進食牛奶以防腹脹;避免刺激性、多渣食物;可用物理降溫;停用原有抗生素;忌用止瀉藥;可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
相關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腸炎靈與腸炎寧的區(qū)別
- 2 什么是盲腸炎腸炎
- 3 腸炎嚴重嗎
- 4 腸炎是怎么引起的
- 5 什么是腸炎
- 6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腸炎
- 7 腹瀉腸炎腸炎怎么辦
- 8 腸炎是怎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