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后刀口那里鼓“包”,都要治療嗎
有的患者手術后,刀口那里會鼓一個包,這個包是什么?為什么會鼓包?
一些患者做了腹部手術以后刀口那里鼓出來一個包,這個包站著的時候就鼓出來,躺下后會小很多,甚至消失,老百姓常叫它刀口疝,醫(yī)學上稱之為切口疝。之所以刀口這里會鼓包,根本原因是刀口沒有長好,雖然刀口外面的皮膚看起來已經(jīng)長好了,但皮膚下面的肌肉等組織(也就是腹壁)沒有完全長好。刀口里面的肌肉有裂痕,甚至出現(xiàn)了一個“窟窿”。在腹腔壓力增高的情況下,比如一使勁兒,或者咳嗽一下,腸子等臟器就從這里擠出去了,身體表面就會看到一個鼓出來的包。
有些人鼓包的同時還會疼,這是為什么?
大部分患者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少數(shù)患者會有點脹痛。如果劇烈活動,腹腔壓力增高,疼痛感會明顯一些。但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腹壁上的“窟窿”會越撐越大,從這里鉆出來的臟器也越來越多,包也就越來越大。這些臟器從腹壁的“窟窿”進進出出,不斷地接觸摩擦,很容易跟腹壁發(fā)生粘連,或者臟器之間發(fā)生粘連。如果鉆出來的是腸子,很可能發(fā)生腸粘連導致腸道梗阻,甚至腸子卡在“洞口”回不去了(醫(yī)學上叫嵌頓),這時候患者會非常疼。一般來說,如果患者出現(xiàn)疼痛的感覺,并且疼得越來越明顯,就說明疾病越來越嚴重了。
手術后出現(xiàn)了切口疝,都要治療嗎?腹壁上的“窟窿”能自己長上嗎?
一旦出現(xiàn)了切口疝,是不是要再次手術?很多患者不想再次手術,希望切口疝能夠自己長好,這是不可能的。不管什么類型的疝,只要發(fā)現(xiàn)了就該盡早治療,尤其是切口疝,因為腹壁上的“窟窿”是不可能自己長上的。相反,如果不治療,活動的時候腹腔壓力會增高,臟器不斷地沖擊腹壁上的“窟窿”,這個“包”只會越來越明顯。拖的時間越長,手術就越復雜,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也差一些。所以說,發(fā)現(xiàn)了切口疝還是要盡早治療。
有些人用腹帶勒著肚子,效果怎么樣?戴腹帶能徹底治好切口疝嗎?
有些患者手術后出現(xiàn)了切口疝,就戴上腹帶把鼓出來的包勒回去了,覺得效果挺好的,就一直戴著不去醫(yī)院治療。對于切口疝患者來說,有幾種情況可以暫時戴腹帶治療,比如近期身體狀況不好,剛剛出現(xiàn)了心臟或者呼吸道的問題,導致無法手術,或者得病時間已經(jīng)比較久了,一直沒有什么癥狀,碰巧近期家里有事情,可以戴一段時間腹帶。用腹帶勒著肚子能夠防止切口疝發(fā)展,也能預防腹壓突然升高導致切口疝卡住,引發(fā)危險。但它只能減緩病情發(fā)展,無法徹底治好切口疝。只要把腹帶打開,包就會再鼓出來,因為腹壁的“窟窿”還在這兒,永遠不可能自己長上。
這里需要提醒各位患者,如何正確戴腹帶。很多患者站著的時候,肚子上鼓著包就把腹帶勒上了,這時候很可能把鼓出來的臟器勒到了“窟窿”外面,那戴腹帶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腹帶應該在平躺的時候,包比較小或者全部鉆回去了的情況下再戴上,然后站起來活動,這樣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