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別膠質(zhì)瘤的治療
低級別膠質(zhì)瘤是一種不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原發(fā)腫瘤。通常條件下處于非活動狀態(tài),但是大部分腫瘤最終會演變成致命性的腫瘤。盡管在很多領域針對這些病人的最適治療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手術、放療和化療仍然有用。
●腫瘤較大或表現(xiàn)為廣泛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者,立即手術切除是普遍需要的:手術不僅可以明確診斷,而且還可以減小腫瘤體積。
●那些具有短暫癥狀和較小的且沒有占位表現(xiàn)的腫瘤,我們建議手術切除(Grade 2C)。然而緊密的觀察隨訪也是個選擇;隨后的手術切除可以在出現(xiàn)腫瘤加速生長或腫瘤轉(zhuǎn)變?yōu)楦呒墑e膠質(zhì)瘤、難治性癲癇發(fā)作或進行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癥狀之后進行。
●擬行手術切除的患者,我們建議安全條件下做最大范圍的手術切除而不是部分切除。
●單純手術治療,并不能徹底治愈 低級別膠質(zhì)瘤。所有的病人最終均需要輔助治療(例如放療和/或化療)。然而,輔助治療的最佳的時機尚不確定。影響術后輔助治療選擇的因素包括:腫瘤相關的癥狀以及影響預后的臨床和分子因素。重要的是,個體化的預后因素(包括年齡是否≥40歲)是相對的,且存在著一個生物學上的連續(xù)性。
全切之后的年輕的(≤40~45歲)包含有利的分子特點的,例如IDH突變型和1p19共缺失的病人, 我們建議手術之后觀察隨訪(Grade 2B)。此類病人最終會復發(fā),在進展之后仍然需要輔助治療。
IDH野生型的腫瘤以及含有其它較差預后因素的,例如腫瘤殘留、年齡> 40~45歲、神經(jīng)缺損癥狀、大的有占位效應的腫瘤,我們建議術后立即輔助治療(Grade 2B)。
不屬于上述兩類中的病人,則危險因素越多,我們越傾向于術后立即輔助治療。
●選定術后治療的低級別膠質(zhì)瘤患者,我們建議放療+化療而不是任何形式單用(Grade 1B)!化療選用PCV方案(甲基芐肼,洛莫司汀和長春新堿),而不是替莫唑胺(Grade 2C)。PCV方案是被隨機試驗證明了的能夠改善病人生存期的化療方案。替莫唑胺也有效果,且易于使用,病人容易耐受,但是在此低級別的隨機試驗中還沒有被研究。
●手術、放療和化療在初始治療復發(fā)后的患者中均有作用。應當依據(jù)復發(fā)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既往治療的病史而做出個體化的治療選擇。
●和彌漫性星形細胞瘤相比較,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的預后較好。外科手術用來診斷和初始治療,全切后能做到治愈。放療被用于那些未能全切的或有進展的癥狀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