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貓爸”的孩子容易抑郁
人們可能習慣性地覺得,孩子還小,天真爛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為生計所迫,不需要處理那么多人際關系,不用想那么多復雜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務,沒有大人那么多的壓力……總之,沒有理由出現抑郁呀!
然而,大量研究和臨床接診都發(fā)現:兒童青少年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的患病率與成人不相上下,在澳大利亞為12.1%,瑞典為11.4%,法國13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抑郁障礙的患病率為10%。整體而言,抑郁障礙的患病率在10%左右。
九大因素孩子易中招
1 、13—16歲最常見。
從年齡上來說,青春初期是抑郁的易發(fā)階段,以初一、初二(13—16歲)最常見。男孩比女孩更容易發(fā)病早1—2年。在我們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中,5歲以下的孩子診斷過患有抑郁。
兒童青少年最多見的抑郁癥狀,是情緒低落、易激惹和精力減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問題。13歲以上,出現自責、無價值感的比率也增高。
初中生的抑郁水平顯著高于小學生。但小學生的抑郁水平,隨著年齡增長和年級增高,呈上升趨勢。這一趨勢在女生中尤其明顯。
2、 女生抑郁增長速度快于男生。
在性別上來說,從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女生的抑郁水平顯著增加。整體而言,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這一結果卻相反。這與女生在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和由之帶來的壓力等,有關系。也與青春期時,家長常處于“中年危機”有關。中年危機時,父母處于“困難時期”,可能自顧不暇。
所以,如果是家有男孩,從小學五六年級,應該關注其情緒的變化,是否有抑郁可能。如果是女孩,尤其要關注她們生理發(fā)育變化階段的心理健康。
3 、家庭內有抑郁病史,后代患病風險增加。
從遺傳角度來看,有結果顯示,家族內發(fā)生抑郁癥的概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緣越近,發(fā)病率越高。未患抑郁的父母表現出嚴厲懲罰、充滿批評、拒絕和敵意,以及過度干涉和保護等,同樣將導致或加重兒童青少年的抑郁癥狀。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父母要給以孩子更多的關注理解,以及情感上的溫暖。如母親對幼兒敏感性高時,能減輕兒童青少年的抑郁癥狀或減少患病的概率。
4 、爸媽教養(yǎng)方式不對,也是問題。
從家庭因素來看,兒童青少年抑郁與母親關系更大。不過,如果父母心理控制力較差,對孩子的接納度較低,常常將各種憤怒、不滿或抱怨歸在孩子身上,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5、好合好散,對兒童青少年影響最小。
如果父母婚姻關系破裂,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郁。但原本存在嚴重婚姻沖突的父母,如果離異或分居,反而可能減孩子抑郁的危險性。且分手兩年后,這種危險度更為降低。正如很多人所說的,父母雙方如果關系破裂,對孩子影響最小的,是父母好合好散;影響最大的,是父母不見又不散。
6 、長期寄宿、頻繁轉學、搬家,增加抑郁幾率。
在社會支持方面,當兒童青少年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師和朋友支持時,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見的是缺少朋友、孤獨感、在學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關系差。當特定原因導致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如寄養(yǎng)、寄宿上學、搬家、轉學、住院等,兒童青少年患抑郁的風險也會增高。
醫(yī)生特別提醒:寄宿、轉學等是孩子抑郁發(fā)生的重要誘因。我們在臨床心理門診發(fā)現,孩子在三歲前和父母分開的常常來看我們的門診。所以建議,孩子早年最好不與父母分開。
7 、內向自卑,都是抑郁的不穩(wěn)定因素。
在性格因素方面,依賴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評、自卑、性格偏內向、較孤僻、不愿與人交往、適應能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獨立性、缺乏進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在應對事物的歸因方式上,有些傾向于把壞事件的原因歸結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的全部,認為這種情況會持久存在。這樣的兒童青少年更容易患抑郁。
8 、太看重學習,也易抑郁。
有很多孩子將幸福和滿足感,完全歸因于自己所獲得的學習成績。當他們的學習成績或排名達不到自我要求時,也更容易抑郁。
父母本能上都“望子成龍”。但除了希望孩子們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更要加強對他們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和支持。抑郁的一個核心癥狀,就是興趣缺乏、樂趣喪失?,F在的學習競爭壓力很大,即使孩子在學習上差點,但TA依然會有屬于自己的那份開心和熱情。這能有效防止抑郁的發(fā)生。
9 、體質差,情緒受累。
身體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身體健康水平低下的兒童青少年更易產生抑郁問題。且與健康狀況良好的兒童青少年有極顯著的差異。
軀體疾病本身就對兒童青少年構成應激,尤其有些身體缺陷會造成或輕或重、或暫時或長久的影響。在軀體疾病的背景下,治療疾病的過程嚴重擾亂了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純焊惺艿酱煺刍蛳拗疲c熟悉環(huán)境分離,更容易自卑、變得不知所措、焦慮不安、孤立、沒有歸屬感、對他人的評價敏感等,且逐漸影響其自我概念的發(fā)展。
與成人抑郁相比,兒童青少年抑郁表現出更多的行為紊亂,容易被誤診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品行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等。兒童青少年抑郁則常常被認為是“成長的煩惱”,成人以為,給予引導和鼓勵,青少年的煩惱期就會過去。
但臨床案例顯示:兒童青少年的情感障礙(抑郁癥、躁郁癥和心境惡劣等),其病情較成人嚴重,病程更長期,發(fā)作時情感的轉折起伏更為快速且短促,癥狀緩解期短,對藥物療效更差,自殺率更高,整體的社會功能遭受嚴重破壞,家人和社會的負擔更重。自殺已成為兒童青少年死亡的頭號原因。
所以,一方面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出現各種誘發(fā)孩子產生抑郁的因素。
總之,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別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愛與肯定,這通常包括父母、師長。個人在人格成長中得到愛與肯定越多,其人格沖突便越少,自信心越強,罹患抑郁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假如一個人從小嚴重缺乏母愛,也沒有來自其他親近的人與母愛同等的溫暖和關懷,這個人就會產生“被愛的渴求”。同時,由于缺乏愛,他將很難學會積極的社會交往。因此,父母要從小了解孩子的內心需要,要傾聽孩子說話。如果父母只顧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顧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會感到很孤獨。
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并回答孩子的問題,可以加深親子關系,給孩子以安全感。父母還應注意孩子講話的內容,并表達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對孩子的感情或意見武斷地表示否定的態(tài)度。給孩子以公正的評價非常重要,有一些父母喜歡這樣說——“你總是忘記……”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不要總是講缺點,這樣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確實要受到批評,也要私下悄悄地進行。父母要花精力去了解孩子對愛、尊重和安全感的需要,這樣才能有效地與孩子進行思想、感情、生活體驗等方面的溝通。
' +''+ date_format(list.ctime, 'yyyy-MM-dd') +'' +''+ list.c_click +' 次播放' +'
' +'' +''+ date_format(list.ctime, 'yyyy-MM-dd') +'' +'
' +'' +''+ list.c_click +' 次收聽' +'
' +'' +''+ date_format(list.ctime, 'yyyy-MM-dd') +'' +'
' +'' +''+ list.c_click +' 次收聽' +'
' +'' +''+ date_format(list.ctime, 'yyyy-MM-dd') +'' +''+ list.c_click +' 次瀏覽' +'
' +'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心慌抑郁癥是抑郁癥嗎
- 2 患有抑郁癥怎樣自己治療抑郁癥最
- 3 什么是抑郁癥
- 4 什么是抑郁癥呢
- 5 抑郁癥應該注意什么
- 6 什么叫抑郁癥
- 7 抑郁癥是怎么引起的
- 8 什么是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