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中醫(yī)養(yǎng)心法
清心靜神,即保持心神清靜,合理的用神。而清靜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寧靜的狀態(tài),是思想的清靜,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狀態(tài)。因為神氣清靜而無雜念,可達到真氣內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們提倡的清心靜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動,用而不過,思想專一,排除雜念,不可見異思遷,想入非非 ,從而能專心致志的工作和學習。
近些年來,思想清靜與健康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生理學研究證實,人在入靜以后,生命活動中樞的大腦又恢復到人的兒童時代的大腦電波的慢波狀態(tài),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標得到了“逆轉”。社會調查發(fā)現(xiàn),凡是經(jīng)過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擊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調攝,多種疾病的發(fā)病率都有明顯的增加。所以,只有經(jīng)常保持思想清靜,調神養(yǎng)生,練習氣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靜神,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減少私心雜念;寡欲,是降低對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這個詞最早見于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中醫(yī)學認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則會擾動精氣,無助于健康長壽。這是因為私心太重,欲望太高或太多,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憂郁、幻想、失望、悲傷、苦悶等不良情緒,從而擾亂清靜之神,使心神處于無休止的混亂之中,導致氣機紊亂而發(fā)病。如果能減少私心和欲望,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節(jié)制對私欲和對名利的奢望,則可減輕不必要的思想負擔,使人變得心地坦然,心情舒暢,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我們周圍經(jīng)??梢钥吹侥切└邏鄣睦先耍麄儽M管滿頭銀絲,但依然面色紅潤,精神矍鑠。這跟他們光明磊落、性格豁達、無欲無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關系。
2)抑目靜耳,養(yǎng)心斂思
養(yǎng)心,即保養(yǎng)心神;斂思,即專心致志,排除雜念,驅逐煩惱,心神內守。要維持心神內守,應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對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醫(yī)認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調節(jié)。因為人生活在社會中,人事相處,耳目所觸,都要反映在大腦里,從而影響心神。故耳目清靜,不讓瑣碎之事縈繞于心,自然會使心情舒暢、放松。凝神斂思的養(yǎng)生法,并非無知無欲,無理想無抱負,毫無精神寄托的空耗時光,也不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它是指在學習工作時專心致志,把名利欲望丟在一邊,則心神內守,思想清靜;在學習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書畫、花鳥蟲魚,興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瑣碎煩心之事不能干擾,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謂“動中求靜,以靜養(yǎng)動”法,這個方法對那些離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覺無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為適合的。
清靜養(yǎng)神這種自我調節(jié)方法能保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受外界因素對精神的干擾,使人體生理功能處于良好狀態(tài)中。只有精神靜謐,從容溫和,神用專一,排除雜念才能做到安靜和調,心胸豁達,神清氣和,樂觀愉快,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習和工作,而且能使整體協(xié)調,生活規(guī)律,有助于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