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治療中的誤區(qū)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膽囊炎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膽囊炎如果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常能夠完全治愈。但遺憾的是,人們在膽囊炎的診斷和治療方面較普遍地存在著許多誤區(qū),影響著膽囊炎的治療效果,許多患者正是因為由于這些誤區(qū),沒有得到及時和正確的治療,那么,膽囊炎治療中的誤區(qū)是什么?
1.膽囊炎誤診為胃病。
膽囊和胃、十二指腸緊密相鄰,膽囊的神經支配、血液供應和胃、十二指腸的神經、血管出自相同的主干。因此膽囊病變引起的痛覺感受經胃、十二指腸相同的感覺神經主干傳給人的大腦,加之腹部內臟神經定位的不精確,使膽囊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很難與胃、十二指腸疾病相區(qū)別,且常用的抑酸、止痛藥對膽囊、胃、十二指腸疾病都有一定的療效,所以很多患者一直把自己的膽囊疾病當胃病治療。
2.漏診其他嚴重疾病,膽囊炎成“替罪羊”。
膽囊炎、膽囊炎的右上腹疼痛癥狀與肝癌、結腸肝曲癌引起的腹痛非常相似,臨床上不少醫(yī)生詢問病史簡單,容易滿足于膽囊炎的診斷,依靠B超檢查發(fā)現膽囊炎即行膽囊切除手術,術中或術后才發(fā)現是肝癌或結腸癌,延誤了早期治療。因此,診斷膽囊炎需仔細與上述兩種腫瘤區(qū)分開來,以免膽囊炎成了“替罪羊”。另外,膽囊炎的急性疼痛還需與急性心肌梗塞和右側胸膜炎鑒別。
3.“靜止型”膽囊炎“預防性”手術
在日常生活中并無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癥狀,無任何消化道癥狀,“靜止型”膽囊炎對人無害,無需手術切除,所謂預防性切除更無理論根據。只有在膽囊炎并發(fā)膽絞痛、膽囊炎導致黃疸時對人才是有害的,此時才需要治療。
4.反復發(fā)作的膽囊炎、膽囊炎拒不手術
當膽囊炎并發(fā)膽囊炎時,因膽囊發(fā)炎而失去正常的儲存和濃縮膽汁的生理功能,而有了異常的病理作用。第一,反復發(fā)炎,反復發(fā)生上腹疼痛的癥狀,使人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第二,膽囊一旦發(fā)炎單靠抗生素等內科治療只能緩解癥狀,暫時消炎,但由于發(fā)炎所引起的膽囊組織改變,使膽囊反復發(fā)炎幾乎成為必然。因此,我們在臨床上總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病人,即一次膽囊發(fā)炎經內科保守治療緩解后頻繁發(fā)作,且發(fā)作持續(xù)時間越來越長,間隔期越來越短,癥狀越來越重。第三,膽囊反復發(fā)炎,嚴重時可引起膽囊壞死、膽囊穿孔。一旦發(fā)生壞死或穿孔則可引起醫(yī)學上稱之為“急性腹膜炎”的病狀,這種病狀較之單純性膽囊炎危害大的多,甚至有生命危險。第四,膽囊發(fā)炎時劇烈收縮將膽囊內結石擠入膽管引起膽管梗阻,此時被阻塞不能排至腸道的膽汁大量進入血液,引起醫(yī)學上稱之為“阻塞性黃疸”的癥狀,還可引起急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第五,膽囊炎、膽囊炎反復發(fā)作還有癌變可能。因此,膽囊炎只要并發(fā)急性膽囊炎或者慢性膽囊炎,原則上說只有盡早手術切除已病變的膽囊,才是最合理、最徹底的治療。
5.濫用消炎藥物。
溶石治療歷史悠久,上世紀七十年代早期應用鵝脫氧膽酸溶獲得成功。但口服溶藥物不易到達膽囊作用于炎癥,直接將藥物注入膽囊溶石也有一定的危險性,且由于療程長,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副作用多,目前溶石治療已被國內外專業(yè)治療膽囊炎的醫(yī)療機構所摒棄。因膽囊管細長且有螺旋瓣,絕大部分病人口服藥物后不能將膽囊炎排出,甚至可引起膽囊頸部結石嵌頓、膽管炎、胰腺炎等嚴重后果。目前市售眾多膽酸類藥物及中成藥并沒有此種溶石作用,但仍聲稱可治療炎癥,銷路很廣,其實往往并沒有效果。